第Z07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忆
爱民如子美名传 勤政务实陈幼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爱民如子美名传 勤政务实陈幼学
□齐治平

陈幼学,字志行,号筠塘,南直隶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确山县县令。两年后朝廷对他的考核为:“才堪治繁”。意思是他的才能高可以治理更复杂的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冬调任中牟县令。陈幼学自小生长在贫苦的家庭里,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刻苦读书,一步步考中秀才、举人、进士。正因如此,他深懂百姓疾苦,知道体恤百姓。所以他一当官就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的位置,自己率先做到克己奉公,清廉自守。他家里没有余钱去买布料做新衣服,他的几件旧衣服,翻来覆去地一直穿到任期结束也没有换新。饭菜也都是粗茶淡饭,甚至有时连蔬菜都吃不上。他清廉的名声在中牟盛传。他勤政爱民,做事以百姓利益为标准,凡是对百姓不利的事不做,对百姓有利的事想方设法也要争取、要做到。

成功治理水患

中牟县紧临黄河,农田经常被水淹没,百姓苦不堪言。陈幼学多次走访百姓及勘察地形,构思了一幅在中牟县治理水患的蓝图。他根据各处地势,一共开挖、疏浚、加固196条河、沟、渠,把多余的水都排进西北部的圃田泽里。然后又围绕圃田泽修筑了十四道堤坝,防止湖水再泛滥成灾。三个月后工程全部竣工,此举使中牟县多年未遭受大的水灾。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月十六日,也就是工程竣工的当天,陈幼学主持庆祝活动,在外城门处立一通大石碑以示纪念,碑文为他撰写的《河工申文节略》,详细记载了此次治河工程的情况。

妥善处置荒地

中牟县有很多荒地无人耕种。陈幼学就招募大批贫民,给他们发工钱,建造了600多间房屋。然后以政府的名义招募无家可归者居住,并把荒地租给他们耕种。又建粮仓30间,专门盛放开垦荒地收的租粮。三年之内收的租粮达1.2万多石,以备荒年时赈灾之用。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工程,让中牟百姓有活干、有钱挣、有饭吃,对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陈幼学有一次带着10多天的干粮,冒雨巡视在中牟县的田间地头,早出晚归走访农户、听取民意,如此这般直至5年后他离任。

陈幼学还重视发展教育,在一些大的村庄兴建学校,选派一些饱读诗书者去任教。并叮嘱这些教师,遇到优秀的学生要重点培养,把他们塑造成有用之才。当时中牟县的教育由此迅速繁荣起来。后来陈幼学的政绩被朝廷考核为优良,准备提拔任用。

所做工程都是优良工程

中牟生员听到陈幼学将要被提拔的消息后,联合给他立碑留念,并恳请中牟籍同知(相当于地级副市长)毛墀撰写《陈公兴文碑记》。碑文记载,他对城池、学校、公署、桥梁、馆驿、铺舍、庙宇、祠坛等都做过修缮。在施工过程中,他常常到现场查看,严把质量关,经他主持修缮过的建筑,质量很高。例如修筑的贾鲁河堤坝,一直到民国初期还在发挥作用,此时距离陈幼学治中牟已经过去300多年了。

重视“人文”建设

陈幼学还很重视历史文化建设:“邑有一日之事,即不可无一日之志。”认为是佛肸败坏了中牟县令的名声,鲁恭又重新把好名声树立起来,他决心以鲁恭为榜样,这是他能做一个好县令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组织编撰第三版《中牟县志》。很可惜,他编撰的县志目前尚未找到,仅找到他作的《序》。此文在目前中牟邑研究方面依然可作为证据使用,文中有“牟邑不幸以佛肸污”之句,这也表明此版县志延续韩思忠版、乔璧星版观点,认为中牟邑就是中牟县。

完成《中牟县志》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朝廷对其政绩考核为优良,次年高升。这一年也是他主持编撰的《中牟县志》完成之年,他撰文作《序》。陈幼学最终做到郡守。在他离开中牟的那天,很多人去送行,其场面很是壮观。大家对陈幼学评价:“前有乔,后有陈,无异于昔之召父杜母。”意思是:中牟县前面有乔璧星,后面是陈幼学,他们就像古代的召信臣、杜诗(召、杜是汉代南阳太守,是爱民如子的典范)。

在中牟五年,政绩、官声优良

在陈幼学主政期间,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太保张孟男撰《陈公细借输粟碑记》起,其后陆续有慕时雨撰《陈公重修公廨记》、生员李洋撰《陈公建仓廒记》为其事迹撰写碑文,称他为“当代鲁恭”,对他评价甚高。幼学,务实之令也。

陈幼学在中牟任职5年,以贤良为榜样,所做之事都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作,事情繁琐,内容繁多,任务艰巨,难度颇大。但是他去认真做了,并且做得很好,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务实之令、务实之事!

《明史·陈幼学传》

《明史·陈幼学传》记载: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

陈幼学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翌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链接

佛肸:(音bìxī)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佛肸召孔子,孔子欲前往。其学生子路说:“过去我听老师说过:‘做过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在中牟叛乱,您却要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是的,我讲过这话。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只苦葫芦不成?怎么只能系挂在那里不让人采食呢?”)

鲁恭(32~113年),字仲康,陕西省扶风平陵(今兴平县东北)人。建初初年,鲁恭做了郡县的官吏。被皇帝授予《鲁诗》博士,到他家求学的人很多。升任乐安相。鲁恭于东汉章帝建初年间(76~84年)任中牟县令,他着重以道德风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罚命令惩治人,遇有讼争,尽量说服,使犯法者自感愧悔,深受人民爱戴,有“鲁恭三异”(蝗不入境,化及禽兽,竖子有仁心)的传说。鲁恭在三公之位时,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鲁恭81岁,在家中去世。

乔璧星(1550~1613年),字文见,号聚垣,原名北星,后改名壁星。明朝临城县乔家庄人,乔辅世之次子。其父乔辅世、其子乔若雯、其孙乔已百都被载入《临城县志》,以乔壁星、乔若雯最为突出,被载入《二十四史》。

召信臣(生卒年不详),字翁卿,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活跃于西汉初元至竟宁年间(前48~前33年)。西汉官员,为官清廉,有“召父”之称。

杜诗(?~38年),字君公,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东汉官员,水利学家、发明家。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汉代这两位清风惠政的南阳太守,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这便是我国古代“父母官”的由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30145 2019-12-06 00:00:00 五 爱民如子美名传 勤政务实陈幼学KeywordPh□齐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