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行动起来,携手共建幸福河
“社区焦妈妈”:24年为百姓免费理发
我省再添一家 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郑大一附院郑东医院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社区焦妈妈”:24年为百姓免费理发
——记上街区朝阳社区支部党员焦淑芬

在上街区,有这么一名老党员,因为她那颗真挚、热情和善良的心,因为她几十年乐于助人的精神,因为她用平凡的双手谱写了一首不平凡的生命赞歌,让她可谓家喻户晓。她就是朝阳社区老党员焦淑芬,人们亲切地叫她“焦妈妈”。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劳动模范、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把自己的余热奉献给社区居民”

1960年,14岁的焦淑芬来到上街区国营理发店,当上了一名理发工人。她年龄虽小,却很要强,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技艺精湛的理发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0世纪60年代的上街区没有私人理发店,国营理发店也屈指可数,为尽可能多地给群众提供理发服务,焦淑芬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来到店里,换好衣服就立刻忙碌起来,要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下班回家,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入党后,她工作更加积极奋进,月月超额完成任务。

1995年,焦淑芬退休后主动上门为社区的老、弱、病、残和家庭困难群众义务理发,退休24年来,她从未停歇,每年为群众义务理发达数百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自己的余热奉献给社区居民”的承诺。随着服务对象越来越多,焦淑芬为避免忘记上门服务时间,就把他们的名字、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住址和预定的上门服务时间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按时上门义务理发。

“每次来看到你们身体健康,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家住夏侯社区八号楼的王培应已经80多岁,因脑血栓常年卧床。焦淑芬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老人理发,还为老人编排了理发时间表。每次到王培应老人家,焦淑芬都是跪着趴着给他理发。平时给一个人理发需要十几分钟,给王培应老人理发,却要花费半个多小时。每次理完发,焦淑芬都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身边的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笑着说“身体有点累,但心里充满了快乐,因为我又做了件好事”。

焦淑芬义务理发的对象多为老人和长期病人,她一直把他们当自己的亲人对待,从不怕脏、不怕累。住在22街坊二号楼的方忠祥,身患偏瘫,焦淑芬每次为他理完发还帮他洗脚、剪脚指甲、按摩小腿。方忠祥的老伴每次都感激地握着焦淑芬的手说:“让俺咋感谢你哩……”焦淑芬却笑着回答:“每次来能看到你们老两口身体健康,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义务理发,焦淑芬发觉更多的老人不仅仅是需要生活上的照顾,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住在鸿园小区的杨卫青老人自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焦淑芬每次上门为老人理完发,都会帮他洗衣服,打扫卫生,陪老人唠家常,给老人精神上的温暖。朝阳社区赵春梅老人因患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女儿常年工作在外,焦淑芬除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外,还经常上门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有时还帮助到医院取药。

“为老百姓服务,不就是咱们入党的初心吗?”

焦淑芬除了积极参加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还热心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她在报纸上了解到上街区敬老院离城区比较远,很多孤寡老人理发不方便时,就带上理发工具主动找上门,义务给他们理发,这一干就是三年。有一次焦淑芬按照预定时间准备去为老人们理发,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敬老院在郊区,而且当时正在修路施工,家人都劝她:“等天晴了再去吧。”她却说:“天晴了,还有更多的人等着我呢。”说完拿起雨伞就往敬老院赶。当她泥巴裹着裤腿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老人们感动地说:“闺女,下这么大的雨,你心里还想着我们,实在不知道该咋感谢,你真是个大好人啊”。焦淑芬常说:“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对待任何一位老人,我们都要给他们微笑,给他们帮助。”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已经72岁的焦淑芬,由于长年累月站立工作,患有双腿静脉曲张,晚上关节疼得睡不着,她就用热毛巾敷一敷。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挡焦淑芬为大家服务的热情,她总是说:“我这点小病不碍事,能给大家服务是我最高兴的事。为老百姓服务,不就是咱们入党的初心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30595 2019-12-09 00:00:00 一 “社区焦妈妈”:24年为百姓免费理发KeywordPh——记上街区朝阳社区支部党员焦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