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九龙镇:历史与传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九龙镇:历史与传说

12月14日,上周六,彤云密布,寒风凛冽。记者偕中牟文化研究学者齐治平先生驱车九龙镇,穿越时空,思接千载,探究九龙镇神秘久远的传说。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崔合林 邓秀红 文/图

辟邪驱魔九龙子 贪恋美景下凡间

相传远古时期,中原大地连年大旱,滴水不降,河落湖干,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百姓设坛祈雨,求天告地一月余,玉皇大帝感其诚,遂诏令龙的九个儿子赑屃(bìxì)、螭吻(chi wen) 、蒲牢(pú láo)、狴犴(bì àn)、饕餮(tāo tiè)、蚣蝮(gōng fù)、睚眦(yá zì)、狻猊(suān ní)、椒图等在空中行云布雨,大地润泽,庄稼茁壮,苍生获救,万民称颂。任务完成之后,本该奉诏回天庭复命,但九龙子贪恋人间锦绣山川,日逛美景,夜饮美酒,乐不思蜀,流连忘返。玉帝闻奏,龙颜大怒,下诏将九龙子贬谪凡间。九龙子遂化作九道黄沙岗,俯卧九龙村北,时人称作九龙岗,龙头所指之处,称作九龙口。九龙岗中间有一股泉水喷涌,水注直径达5米多,长年不断,涌流成河,传说那是九龙子的眼泪,当地人为了纪念九龙子拯救苍生的恩德,将村子命名为九龙村。后来九龙子的形象多饰于建筑或器物上,用作辟邪驱魔,以保安宁,寄托了百姓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感恩戴德芦医庙 悬壶济世扁鹊出

芦医庙在中牟县西南部,距县城33里。芦医是战国时期医学家,本姓秦,名越人,号扁鹊,渤海郡莫(今河北任丘北)人,具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妇科、五官、儿科等各科医术,“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学者孔恩卿博客撰文称:传说芦医庙始建于公元前300年。芦医曾在九龙村一带行医多年,当地百姓感念扁鹊治病救人的崇高品德,捐资兴建了芦医庙。后几经岁月风霜与战火毁弃又几度重建。唐初已具相当规模,并且香火日盛,此后明初又经过一次重建。最近的一次重建是在清道光三年。现存的两通功德碑上对此有详细记述。据碑文记载:道光年间重建芦医庙时,东到开封,西至巩县(今巩义市),南抵登封、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北及黄河之滨,民众纷纷捐款捐物,募得钱物之丰,规模空前。因而重建的芦医庙规模宏大,气势雄浑。

芦医庙坐北朝南,须弥台基高出地面两米,山门东西长15米,南北宽4米,明三暗五结构。过了山门十几米是卷棚,卷棚后是大殿,纵深7米,供奉着芦医与孙思邈、黄帝、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高人。两通功德碑立于卷棚中间,由两个大赑屃驮负,大梁上还挂着一口铁铸大钟。大殿的大梁、檩条、方椽等均为纯木构件,榫卯相接,没有使用一颗铁钉。木材全部是东北产的红油松,能分泌带香的油脂,抗虫抗氧化,不用油漆,历数百年不朽。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得,进入殿内,能闻到淡淡的松木香气。

后来,芦医庙被多次破坏,庙内神龛、塑像,屋脊上的神兽、勾檐,乃至大殿、卷棚、山门、墙砖屋瓦、梁柱窗棂等或被拆,或被砸毁,或被挪去修建其他建筑,最后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片瓦不存。

芦医在中原一带治病救人无数,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神医,就在黄河沿岸多处建造祠庙。中牟县建有两座芦医庙,其中一处在中牟与新郑的交界处。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有庙会。

2001年,芦医庙村正式更名为九龙村。

祥云寺村祥云寺 唐有异僧曾居之

祥云寺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处。明代,张姓傍祥云寺(亦称小韩寺)建村,故名。据清乾隆十九年《中牟县志》载:“小韩寺,在县西南四十五里谢庄,唐时有异僧居之,时年大旱,祈雨灵应,故改名祥云寺……”《中牟乡村记忆》记载:祥云寺坐北朝南,乡间公路边矗立着四柱三门牌楼式山门,门额中书“琉璃世界”,两侧书“圆通”、“自在”,进入山门数十米,便是原来的山门殿,大殿门额书“祥云禅寺”。农历四月初四有古刹大会。

中牟文化研究学者齐治平先生撰文称:穿过祥云寺村,一座突兀的高岗浮现在眼前,岗顶一所高大的殿房更是显眼:祥云寺。转了两道弯在看到一道高大的牌:祥云禅寺。牌坊前是一对威武矗立的石狮,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岗顶。跨过几级有玉石栏杆的台阶来到大雄宝殿前,两厢有几间廊房,中间立着两块石碑,约有两米高,右边石碑下有赑屃,无碑头。石碑风化严重,碑文模糊不清。据祥云寺住持释会童介绍,两块石碑分别是康熙和雍正年间的。大雄宝殿后面有一株柏树,树干中心已经通透,仅有后面边缘有树皮,但上面依然有青枝绿叶。树下立着郑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一级古树”标牌,树龄800年。据村民张喜亮说,20世纪70年代时还有三间大雄宝殿,殿有三间,东西两个大门。后来大殿被拆毁,砖头移做他用。现在看到的建筑是20世纪90年代重新建造装修的。

八里湾庄黄楝树 谢庄传说孤竹君

八里湾村庄处于白石滚潭沟河湾处,以南距谢庄集八里而得名。村中有古树一株,树龄约300年,生长奇特,后经专家鉴定属稀有树种黄楝木。在八里湾安置房区临边的一个大型停车场内,记者见到了这棵树远近闻名的黄楝树。树高约20米,枝干茂密,两个人勉强抱住。

据八里湾村里的老人说,这棵树是当初黄河流水冲过来的一棵树苗,栽在这儿长成的。“这树可神奇,只开花,不结果,而且开出来的花不止一种颜色。早春时候嫩叶是红色的,入秋叶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棵古树,村里专门给它做了围挡。

大关庄村位于九龙村南部,《中牟乡村记忆》记载:娄姓始居,故称娄庄,亦称娄园,后改为关庄。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四散流亡。御前带刀侍卫、正告病在家休养的王同三不忍乡邻受官府欺压,一怒之下,带领众难民把中牟县衙围得水泄不通,县官无奈,被迫答应免税三年。此事在中牟县广为流传,后被编排成戏,名曰《大战蹚水坡》。

谢庄村位于中牟县城西南25公里处,相传商代孤竹君寻子(伯夷、叔齐)至此,因卸妆休息,偶染风疾而死,成村得名卸妆,谐音后来演化为谢庄。清末筑水庆寨,有集市贸易,为中牟县二十四集之一。

《中牟乡村记忆》记载:蒋冲位于中牟县城西15公里,蒋姓依古城遗址建村,明代称蒋家城。因古汴、洛驿道经此,为东西交通要冲,演名蒋家冲,简称蒋冲。清咸丰年间筑寨,名保全寨(已废),古迹有春秋清邑城遗址,村四周有汉代古墓群多处。1948年解放开封,解放军曾于村西塔岗高地(老庙岗)阻击敌人。1968年,老庙岗发现一通石碑,碑文详细记载了巾帼英雄穆桂英的生平事迹。

新兴的九龙镇,如今的九龙镇办事处

古老的九龙历史与传说,现今的九龙镇——九龙办事处。

九龙镇位于中牟县城西南24公里处,镇政府驻地为九龙村。九龙镇在明清时属于白沙保,1956年属于白沙中心乡。1961年置芦医庙公社。1983年改称芦医庙乡。2005年谢庄镇与芦医庙乡合并设立九龙镇。2013年区划调整,划归郑州经开区托管,撤九龙镇成立九龙办事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32622 2019-12-17 00:00:00 二 九龙镇:历史与传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