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Z07版:中牟时报 城事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 “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近两周我们村里合作社的手工红薯粉条卖出了2000多斤!”2019年12月29日,在藕池任村扶贫农产品销售微信群里,驻村干部正在卖力地推销着村子里的农产品。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朱爱波 岳秀娟 文/图 供需矛盾 手工红薯粉条难以进入市场 中牟县刁家乡藕池任村位于刁家乡南2公里,全村人口约2650人,耕地面积7438亩,是一个传统的自然村落。村里人多、地多,由于土壤偏沙质,适合大蒜、红薯、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村民也一直沿袭着手工制作红薯粉条、花生油等传统工艺和习俗。每年12月份一过,各家各户就开始加工起红薯粉条,村旁的公路两侧便会晾满粉条,一挂接一挂,沿着004县级公路一直接到邻村。 藕池任村的手工红薯粉条,工艺、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地道,但是和各地大多数农产品一样,因为缺乏品牌和缺少销售渠道等原因,一直没能够大量走进市场,即使少量走进市场也难以卖出好价钱,大多是村民自家食用,或是用于过年过节时亲戚邻居之间相互馈赠。 藕池任村驻村第一书记时彦卿介绍说:“其实,在城市居民中间这些农产品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但真正的手工红薯粉条却又很难被普通市民买到。”想进入市场的手工红薯粉条不容易进入市场,想买到手工红薯粉条的市民又不好买到,这就形成了一定的供需矛盾。 媒体助力 让更多人知道藕池任村 如何让帮扶村的农民增收,如何让帮扶农产品走进市场,成为每个驻村工作队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小王庄的草莓、豆腐刘的西红柿,看着兄弟工作队都在努力地推销着自己的农产品,藕池任村工作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利用上级的各种惠农政策,于上年底帮助村里开办了农产品生产销售合作社,注册了“任宜江”农产品商标,工作队员还为合作社设计了产品包装,并全力以赴地帮助合作社进行宣传和推销。 在得知工作队正在为帮扶村推销农产品的消息后,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2019年12月20日,局领导和机关干部带头购买粉条400余斤。局妇女委员会主任张星彩不仅协调组织大家购买粉条,还带领局机关巾帼志愿服务队为村里的农产品代言助力。 同样关心和关注着藕池任村建设发展的还有央广网和郑州全媒体的领导和记者,两年来一直帮助村里宣传干部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强化了困难家庭不等不靠用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理念,也通过新闻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藕池任村。 打开渠道 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张胜是广东省惠州市的一名军转干部,在战友的朋友圈里看到关于藕池任村的新闻报道后,对扶贫工作产生了浓厚热情,自发地在自己亲朋好友中帮助远在千里的藕池任村进行宣传,个人还带头购买了2000元的农产品。 王英杰是中牟县住德地产的一名经理,在看到关于藕池任村的扶贫信息后,主动联系驻村工作队在自己的房产销售群中对扶贫工作和农产品进行宣传。 《人生与伴侣》杂志社陈勇主任,在帮助藕池任村进行帮扶宣传的同时,还积极组织杂志社的同事一起购买村里的农产品。 中牟快递公司在知道是扶贫农产品后,主动打折邮寄。 拓宽农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需要村民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掌握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也需要社会各界对农产品的认可和对农产品走进市场的关注。藕池任村能够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取得突破,正是得益于国家的惠农好政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关注。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