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中牟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物
雷雨:习书不辍 追梦路上不停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雷雨:习书不辍 追梦路上不停歇

倾其一生的锲而不舍,只为了母亲的嘱托;身体力行的孜孜以求,只为了做一个有用的人;师承教诲,潜心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躬耕艺术,矢志做一个时代的传承者。

1月6日,雨雪交加,记者沿中牟县官渡大街中段向北,走过一条长约百米的拥挤马路,左转后是一栋老楼,没有电梯,到了6楼雷雨的家里。今年72岁的雷雨正在教一个6岁男孩练习硬笔字。走进书屋,面对面闲聊,体味他用一生践行的一个诺言,感悟他用一生时光守护着的梦想。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邓秀红 文/图

命运多舛 矢志求学

“传家有道唯忠厚,处事无奇但率真”。雷雨,祖籍河南孟津榆村,父亲老早就跟随姑父学医,后来也一直跟随姑母生活。母亲4岁时被寄养在雷家,做童养媳,在老家为曾祖母养老送终后才回到东漳(今雁鸣湖镇)也住在姑母家。在姑母家,母亲什么活都抢着干,缝衣、磨面、做大家饭、伺候表哥表姐们。表哥表姐长大成家,一个个对母亲都特别亲近孝敬。

对雷雨来说,童年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4岁那年,家庭突遭变故,父亲撒手而去,当时母亲只有44岁,妹妹两岁。遭此变故,犹如梁断房倾,撇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凄风苦雨,霜打雪覆。有好心人劝母亲改嫁。母亲坚定地断然回答:“再苦,我也不会改嫁。我不能让别人低看我的孩子,就是去要饭,我也要把孩子养活大。”母亲斩钉截铁的话,字字千钧,至今萦绕在雷雨的耳际。

“娘吃点苦、受点累都不怕,只愿你们将来能认真做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用的人。”母亲为养活兄妹二人,到六七里外的地方挖野菜卖,拾柴卖柴,给人纺棉,每斤一元,纺完一斤需5天时间,维持生活供养他上学。“我清楚地记得,那年农历的十一月,母亲还穿着两条单裤到七里开外的沙林里去拾柴。我站在屋里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被茫茫雪天裹为一体。午后,母亲回来时成了一个雪人。我看到母亲手背和食指上,被风雪撕裂了无数个血口子,深深血痕还在向下渗着血。这悲凄痛心的一幕,永远烙在儿子的心头。”至今提起来,年逾七旬的雷雨仍满含热泪泣不成声。春天的日子往往过不下去,母亲领着妹妹到外乡要饭,留雷雨独自在家上学。“就是在这样的贫困环境中,母亲把我们兄妹抚养大,还供我上了小学毕业。”

1975年春,苦累了一辈子的母亲患上了肝硬化,很快转成肝昏迷、肝癌。尽管千方百计给母亲治疗,怎奈已无回天之力,去世在小茅草房中。在两位表哥的帮助下置办了棺木,殡葬了母亲。

“母亲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她的美德装满儿的胸腔,在我心中是源泉、是大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正直品格,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精神,不屈服于苦难的坚贞意志,永远是我们家庭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如今我们幸福生活在新时代,母亲如果地下有知,也该瞑目安息了。”雷雨在纪念母亲的文中这样写道。

刻苦自学 奋发有为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母亲的教诲像一颗种子在雷雨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雷雨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陪着纺花的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不论外面如何,始终保持一颗沉静的心。他说:“有很多名人都是穷苦出身,要想为党和社会做些贡献,就必须有知识,有学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不自卑,不自馁,以自强自立的刻苦精神,苦读自学,并尝试写文章,处处留心,事事练达,进行着知识的积累。”

渐渐地在知识的宝库中,他汲取了无穷的营养,并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文、史、哲、书法进入他的视野之中,每每涉猎便废寝忘食,万千辛苦浑然不觉。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他积极尝试着写作。在中牟县人民广播电台的表哥娄云海引导下,他潜心学习,积极地投入到火热的生产劳动中去,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风尚,他敏锐地捕捉到信息,把它们融入笔端,不断地写出了颇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新闻通讯等文章常常见诸省市报端,年年被评为县级优秀通讯员,聘为特约记者。渐渐地,他在业界小有名气,几年后,被市《农村经济开发报》聘为编辑、记者,两年后又被聘请到一家大型企业内部刊物任编辑。

改弦易辙 潜心书法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小学五六年级上书法课时,雷雨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得到了一本柳体字帖《神策军碑》,如获至宝,整天习练不辍,临习欧体、颜体字,特别是对颜体临的时间最长。临颜体主要临《颜勤礼碑》,《颜勤礼碑》是颜真卿60岁时所书,用笔方圆兼使,在方笔中又以方带圆,圆中又存篆意,笔画横细坚粗,变化强烈,端庄宽舒。用笔雄迈伟劲,风力遒厚,充满着一种宏伟的气势,苍茫的神力,雄迈的风格,庄严的姿态。细赏之,刚正节烈之气无不隐于笔尖,顿挫有节,出锋雄迈劲拔。结字端庄雄健,遒峻紧结,亦有大节不夺之气概。故而喜之,习临时间最久,基本上奠定了颜体的格调。

再后雷雨又上溯汉隶,先临习隶书《曹全碑》,在打下隶书基础后,又接连临习了《乙瑛碑》《张迁碑》等汉隶。还尝试临习了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米芾的“蜀素帖”“方圆庵记”等行书字帖。“学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刻苦临帖,学习古人,像古人那样墨池尽黑,颓笔为冢,以勤为通向书法艺术大道的捷径。” 雷雨说。

2000年,他回到中牟县城居住,虽身居闹市然内心无碍,心静如水,凭着扎实良好的基础,潜心研究书法,浸淫翰墨,乐此不疲。2006年至2018年任中牟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多年来,协助会长联系组织举办“六一节少年书画展”“九九重阳节书画展”“锦源杯”书画展等30余次。每年举办至少8次书画讲座活动,作为组织者和主讲人,每次都需要备课并写出讲稿,这样不但辅导了大家,相应的也提高了自己的书法理论。每年春节期间,还组织老年书画协会会员进行文化下乡,义写春联,年年不断。

雷雨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书画展,并获奖入书。成为省书协会员。2003年其书法作品在“唐诗、宋词、元曲”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被入编大赛优秀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代表典库》一书。2008 年加入河南省书法协会,2015年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三届“中国梦想杯”优秀奖。在县级书画展中,多次获一等奖。2019年9月在郑州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书画展中,荣获三等奖。自2002年开始举办硬笔毛笔书法辅导培训班,多年来共辅导培训书法人员1000多人。

“雷雨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习书不辍,使书艺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他的楷书明显带有颜体的圆阔沉稳端庄大方的风格,隶书具有张迁碑、史晨碑的神韵,其行书显示有米芾的丰艳流畅,变化多姿的势态。”这是书法界对他的评价。

老骥伏枥 老有作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近几年,雷雨先后应邀担任《中牟乡村记忆》《步入辉煌》《中牟英华谱》《跋涉在创业路上的人》副主编;担任《东漳志》《雁鸣湖镇志》执行主编。其中后者是该县第一部乡(镇)志,连续两年获得全县地方史志先进个人。《孔子回车庙的传说》获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东漳瓜豆的制作》荣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不管年龄多大、日子多忙,依旧愿意去学习、去探索、去拥抱新知。永远不会放弃梦想,失去自我。努力过有仪式感的每一天,记录每一个进步而幸福的小瞬间,乐于寻找平凡生活的乐趣。在追梦路上,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永远热泪盈眶,不会被岁月磨去棱角。

在他的影响和培养下,女儿雷虹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现在是郑州市作协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著作颇丰。儿子雷强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追求卓越,马列信仰。小学文凭,作家思想。躬耕垄亩,奋斗激扬。老年无憾,事事闪光。天生我才必有用,磊落胸襟亦英雄,穷尽终生无遗憾,晚来无处不光明。”这正是雷雨的写照。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39341 2020-01-14 00:00:00 三 雷雨:习书不辍 追梦路上不停歇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