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16版:共赴春光 疫战到底 上一版3  4下一版
V16
这些“活着”的中原文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些“活着”的中原文化
——探秘明清古民居“程家大院”

去巩义市米河镇双楼村采访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记者在采访时得知,目前,双楼村正在积极推进“程家大院”的修缮保护工作,于是,在双楼村支部书记程博、村主任刘光德等陪同下,到闻名已久的“程家大院”近距离感受中原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挖掘隐藏于民居背后的巩义历史故事和人文积淀。记者 李晓霞 通讯员 琴心 文/图

承载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行人到双楼村程寨村民组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巩义市人民政府立的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家大院。这座碑,不仅向群众标示出巩义市在米河镇的文物遗存,更见证了巩义市的悠久历史和程氏文化的悠久历史。

碑的旁边是厚重的石头墙,从此处向左逶迤而行,古色古香幽雅别致的小村猝不及防出现在面前,一路上现代化的村庄被眼前石墙、青砖、绿瓦、老木门的众多老房子替代,犹如穿越到富有诗意的民国庄园。

程家大院主院依山而建,坐西面东,三面环山,山顶古柏青翠,院内房屋鳞次栉比。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左右,建于清末民初,系程本后裔宋代理学家程颐第二十九代孙兴文创建。这里的老房子,或是石墙、青砖、绿瓦、老木门,或是土墙、绿瓦、老木门,从清代到民国,再到现代,这些传统民居不仅展现了不同年代独特的建筑风格,更成为承载巩义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程博介绍,程家大院得从程本说起。清乾隆十年本、五十四年本《巩县志》皆有对程本的记载:“程本,大司马程伯休之后,字子华,称曰:子华子,又曰程子。孔子之郯,遇程子于中道,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也,顾谓子路,取束帛以赠。子华子有集行于世,尝训子子元曰:吾宗宣王时,笃冏周臣云:盖巩之贤人也(见府志)。今按:赠束帛在山东郯城,丰韵犹存,然而程子巩人也。巩之程家湾,程姓甚繁衍。”据1991年《巩县志》记载:“程本,自号程子,大司马程伯休之后,学识渊博,善于持论,聚徒著书,名闻诸侯。时,赵简子为政,致书请之为官,本退让不就,离之去齐,设馆于晏氏,更称‘子华子’。著有《子华子》,刘向校定,行于世。”

翻译成白话,就是双楼村党支部书记程博介绍的:程本为大司马程伯休之后。他学识渊博,熟读《坟》《典》,善于持论,聚徒著书,名闻诸侯。其思想以道家为主,兼融儒术,论证严谨,不哗众取宠。晋顷公失政,赵简子掌权,以执圭之礼请他出仕。程本鄙其为人,不肯就职。简子以兵相胁,程本离晋赴齐,设馆于晏氏,更称“子华子”。齐相晏婴很赏识他的贤能,与之长期为友。但他不善应酬,未能入仕。一日,孔子赴郯城,途中遇程本,倾盖与语终日,十分融洽,让弟子子路以束帛赠之,并称誉其为“天下贤士”。他的学说也被当时的齐国采用,使齐国国力很快强大起来。程本年老归晋,隐居于巩县东部米河镇双楼村石臼泉(今巩义市米河镇双楼村程寨)。他继续研究学问,收授弟子,讲述古今文化,尤其是河洛文化,他的很多文章及讲话被弟子收存整理,编成与孔子《论语》形式近似的《子华子》。此书成就颇高,后经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校定,流传于后世。

民国期间,巩县县长曾在此避难,省、县政要多次题赠匾额。20世纪80年代以后,部分居民迁出,房屋废弃,大院北部、东部原有建筑现已改建。现存主宅区5个院落,窑洞10孔,楼房近70间,占地约3600平方米,是一处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两边建厢房的清代晚期民居群。5个院落从北向南排列,均为二进式院(前、后院建筑,前院有临街倒座、南北厢房、上房,后院有南北厢房、窑洞)。一院,原建筑基本无存,现被村民改建居住。二院,仅存倒座、上房16间,民国期间巩县县长在此避难。三院、四院保存基本完好,三院原为程泰昌家居。五院仅存前院倒座,后院4孔窑洞保存基本完好。程家大院北部、东部原有许多古建筑。

程家大院现为巩义八大庄园之一,规模宏大,建筑规范,为现存的比较完整的清末民初建筑群。后人铭记先祖,并自觉对祖先留下来的老房子和文物进行保护。2006年10月,巩义市文物管理局在河南省第五次文物普查时发现。2007年12月18日被巩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16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大院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也正是这些经历了历史变迁的不可移动的文物,组成了巩义市历史发展的脉络。

“天下贤士”程本“二程” 名闻天下

米河镇双楼村现存的石臼泉和子华子祠等也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从程家大院主院前的分院出来,看到分院门前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程家使用过的水井。50米处,便是程氏祠堂,原名子华子祠。

子华子祠属程家大院一部分,祠堂重修于明代,民国时期曾经作为小学,20世纪50年代曾经被毁坏,现为程氏祠堂。2000年以后村重修大殿、厢房。该祠堂坐北面南,面积248平方米,现存碑刻3通,记述了程氏后裔的分布繁衍情况及该地原为子华子祠的情况。子华子祠堂院内的4座石碑也是记载程氏历史的唯一见证。

程氏祠堂内除了程本塑像外,还有北宋“二程”,北宋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位学者:程颢、程颐。他们是亲兄弟,哥哥叫程颢,弟弟叫程颐。后世学者称程颢为“明道先生”,其一生前半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40岁以后致力于学术及教育活动。程颐,后世学者称其为“伊川先生”,其一生都从事着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

“二程”汲取佛教、道教中有益成分,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把“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在认识论上强调“物我一理”,即众物之理与心中之理的契合,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从义理出发,追求礼与理的结合,形成独特的“以礼养德”、德教为重的理学教育观;倡导“为己之学”的自我教育,倡导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倡导教师“俯就而教”。这些思想对后世的理学发展及理学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

后世历代对他们推崇有加,“天理”学说也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正统思想。程颐、程颢被世人尊称为“二程”和“旷世大儒”。

“程寨程氏乃三贤后裔,世职守祠。程家大院是河洛文化的遗珠,自周朝至今已2500余年,我们将不遗余力去研究、开发、弘扬程氏文化。”程博表示,儒学理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双楼村将在传承路上走出特色,让民族精神命脉在此继续延续。

让“程氏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他多年来思考的问题。

“第一步先把程家大院修护好,进一步挖掘弘扬程氏文化”。程博说,程家大院保护修缮工作去年正式启动。随后,将积极与市镇对接,按照设计院的方案进行墙体绘画,宣传推介程本文化,积极推进摘星夺旗创三宜,建设美丽宜居宜游新双楼,大力招商引资,将其打造成程本庄园,作为巩义市的一个旅游项目,一张文化名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46214 2020-03-12 00:00:00 四 这些“活着”的中原文化KeywordPh——探秘明清古民居“程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