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共赴春光 疫战到底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4
中牟县黄店镇前杜村防疫前线 43个大学生的誓言与坚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县黄店镇前杜村防疫前线 43个大学生的誓言与坚守

“我们镇前杜村有43名在校大学生,其中还有研究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一边在家上网课,写论文,一边积极参与村里的疫情防控,白天黑夜上卡点,挨家挨户建钉钉,帮助困难家庭,辅导中小学生,做得有声有色。”记者接到中牟县黄店镇镇长袁新科的电话,希望能对这些大学生进行采访报道。

3月5日,惊蛰至,天晴日丽,春风拂面。记者出中牟县城,一路南下,来到黄店镇前杜村,走近3个疫情防控卡点,走近43名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耳闻目睹,感受他们朝阳般的青春芳华,烈火般的磅礴激情,旗帜般的迎风招扬。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邓秀红 通讯员 郝世杰 文/图

位卑不敢忘忧国 少年心事当拿云

今年21岁的李昌是郑州商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1月9日,学院放寒假,李昌返乡。不期而遇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和村里的其他大学生们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宅男,好在我们可以上网课,通过微信畅聊,互通信息,密切关注疫情,我们都迫切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标,冲在第一线。但是镇里村里都不允许,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不允许,我们不能添乱,不能折腾,必须遵守。但我们一颗红心,时刻准备接令出守防疫关卡!”

据前杜村党支部书记李继锋介绍,前杜村目前有40多名在校大学生,除了几个春节放假没有返乡的,现在村里还有43名。“前杜村分前杜村、东谢村和河湾李3个自然村,我们设置了3个防控岗。每个防控岗12个人,每天分3个班,昼夜轮流,每天每个岗确保有4个人值班,一名镇机关干部督导。对于我们来说,当前疫情防控的主要任务就是外防输入。”

望眼欲穿的大学生们终于熬到了2月下旬,和李昌一样,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的李勇杰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黄店镇党委政府一纸招募令,应者云集,一日之间,呼啦啦43名大学生争先恐后,主动请缨。蓝天白云,大地无垠,面前是鲜艳的团旗,背后是希望的田野,心里装的是万千父老,肩上扛起责任担当,拳头紧握,目光炯炯,神情庄重,誓词慷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随即又成立了临时团支部,团支部书记李昌,组织委员是大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谢孜源,24岁;宣传委员是河南科技大学的杜建中,24岁;纪律委员是黄河科技学院的李云磊,23岁。

疫情之下,凶险不避,位卑不敢忘国忧,少年心事当拿云,这是前杜村43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豪迈心声。“就像一夜之间的雨后春笋,满眼都是红彤彤的霞光!”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都感到格外振奋,“这都是俺村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啊!都知道为国分忧了!”前杜村党支部书记李继锋喜出望外。

不是亮丽的风景,我们是坚实的壁垒

“终于等到了这一刻!”3月5日上午8点半,李昌和李勇杰已经上岗,这个防控岗位于黄(店)——武(家村)公路与前杜村丁字路口,活动板房外面摆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有登记册和测温枪。“我们在防控岗的工作就是检查登记进出人员信息,为他们测量体温。”李昌说,记者了解到,前杜村有住户397户,人口1719人。

“您好,我是大学生志愿者,请问您从哪里来,请您扫码量体温。”

面带微笑又不容置疑,举止庄重又不失乡音,训练有素。认识的乡亲乍一见面:“嘿,大学生也上阵了,好,了不起!”不认识的乡亲会说:“不错,说话动作都很有礼貌。”“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他们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进出防控岗都主动让我们测量体温。有的还叮嘱我们自己也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今年28岁的杜建敏是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的研究生,1月23日放寒假返乡,现在前杜村河湾李防控岗执勤,“我上午在家上网课,整理论文,然后到刚上值班。”记者采访了解到,杜建敏的弟弟就是杜建中,是团支部宣传委员。姐弟俩都在河湾李防控岗,“弟弟昨晚志愿值夜班,吃早饭时刚回家,估计一会儿就又来上岗了。”杜建敏说。

今年22岁的谢婷婷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与其同龄的谢倩倩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两人同在东谢村防控岗,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志愿,大学毕业后考研。询问进出村人员、扫码登记、检测体温,几乎是不停重复这些程序,“每天不停地原地走来走去,不停地询问,不停地检测体温,似乎是枯燥无味,其实不可小觑。”谢婷婷说,“疫情是战场,防控岗就是第一道防线,这里的责任眼睛看不见却十分重大。”

“好在镇里村里宣传到位,村里的乡亲们都心知肚明,人命关天,谁也不敢麻痹大意。”谢倩倩说,“一天下来感觉比上课还累,但是心里感觉很充实,我们做的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

两人都表示,能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做贡献,感到很自豪,这是在大学体验不到的生活,而且,双方家长都很支持她们到防控岗执勤,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是坚实的壁垒。”今年22岁的李娜就读于信阳学院,这几天和就读于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的李情蕾挨村串户排查走访,建立钉钉群“我们每天上午9点开始,一直忙到天黑,都是趁乡亲在家的时候去。今天我们已经做了4家了”。

“辛苦确实辛苦,逢门必进,逢人必问,看着是不出村的转悠,马不停蹄一天下来走的也有十几里,而且现场对乡亲解释、宣传,嘴皮子也不闲。”李情蕾补充说,“乡亲们对钉钉认识不多、了解不多,所以目前比较费事,但我们不怕麻烦。争取在开学返校之前做完。”

扶贫攻坚+学习强国 体验社会实践的“三昧真火”

3月3日,黄店镇前杜村村委活动室内,一场特殊的学习交流活动正在进行。李昌等43名在校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讨论“学习强国”app上的热门新闻和各自感兴趣的板块天天学习,学习才能强国,天天向上,方可胜利,在相互督促进步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更多的新思路。

不仅自己学习,他们还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村里老党员们和村民们讲解“学习强国”APP的下载和使用方法,并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学习强国”。

黄店镇党委书记袁瑞霞说:“学习强国平台作为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窗口,自推广以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强国'热潮。但是在农村,受限于组织架构、智能手机普及以及基层党员新媒体接受能力低等诸多因素,前杜村大学生志愿者自发组织,帮助老党员和群众注册并使用'学习强国',让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接收到'学习强国'平台上的优质资讯。”

今年21岁的杜建龙就读于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我们每天上午上网课,下午在防控岗,换班时我们积极参与村里的扶贫攻坚战,经常到贫困群众家里,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做事。”杜建龙说。

在这群学生中间,年龄最小的是今年17岁杜彦超,是中牟县职专的一名学生,“我每天和大哥大姐们一起做事,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责任、义务,担当。使我对少年强则中国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今年19岁,就读于信阳师范学院大一学生谢伟萍说:“这次志愿活动虽然是因疫情防控开始,但并不会不因疫情将来解除而结束。家国危难,我们挺身而出,助力社会共度时艰,我们责无旁贷,帮助别人就是提升自己,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我们大家决定,以后无论寒暑假,我们都会聚在这里,身体力行,建设家乡。”

“通过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参与脱贫攻坚,学习强国等,我们贴身感受了社会基层实践的三昧真火,因为这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一场灾难过去,我们成长了。”李昌表示,今后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活动,不断吸纳前杜村新考入大学的学生,利用微信平台把团支部架构长期坚持下去,把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宣传好,把“学习强国”学习好、利用好。同时把握机会,组织团员多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做党的精神在基层忠实的传播者、宣讲者。

时近中午,防控岗上,一簇簇鲜艳的红马甲犹如燃烧的火焰腾转挪移,穹顶之下,红旗招展,歌声荡漾:“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46238 2020-03-12 00:00:00 四 中牟县黄店镇前杜村防疫前线 43个大学生的誓言与坚守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