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5版:荥阳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
多彩文化生活 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村提质”工程
多彩文化生活 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大家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跳跳舞,身体也健康了,心情也更舒畅了。”荥阳市王村镇西大村村民张静对记者说,她在参加文化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开心和快乐。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政府关于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20年全面达标的要求,荥阳市2018年启动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村提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以“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激发乡土文艺人才的内生动力,各村先后建立完善了村级文艺人才库,成立了戏曲、广场舞、盘鼓等文艺队伍,改变了过去“文艺队伍来了笑哈哈,文艺队伍走了睁眼瞎”的局面,形成“龙头摇起来,龙尾摆起来”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张晓丽 文/图

有文化 有活动 有幸福与和谐

在西大村有南北两处乡村大舞台,一个是西大村村委自筹资金修建的,一个是2019年在荥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大舞台旁建有篮球场、门球场,安装有压腿器、漫步机等多种健身器材。周围墙上刷着醒目的红色标语:“运动出健康,健身增活力”。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们村两个文化广场每天都很热闹。”西大村党支部书记陈更新对记者说,白天有打门球的、耍柔力球的、练健身气功的、下象棋的;晚上,文化活动室内戏曲爱好者在排练,室外文化广场上有跳广场舞的、有健步走的。在西大村,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活动器材,除村委自筹一部分外,荥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根据村里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统一购买,配发到村。

张静是西大村文化活动活跃分子之一。

张静性格比较内向,儿孙又不在身边,用她的话说:“原来到了晚上就在家看看电视,然后睡觉,整天过得晕乎乎的。自从参加了村里的扇子舞队和健步走队伍,每天跟着大伙儿一起跳跳,一起笑笑,心情舒畅了,身体也更健康了。”

张静转变动力来自于荥阳启动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村提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专职文化管理员把更多的优秀文化带进西大村。

西大村的吕春玲经过镇村两级考核,被任命为西大村专职文化管理员。村党支部书记陈更新向她提出一个要求:“当了文化管理员,你就要起到带头作用,既要带领大家把村里的文化活动搞好,又要把外面先进文化形式带到村里来,教给群众。”

荥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连续两年在王村镇举办广场舞、戏曲等门类培训,吕春玲不但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还亲自跟着授课老师每天认真学习,把更专业的表演带到西大村,提升村里文艺队伍水平,把西大村的文化氛围营造得更加浓厚,特别是戏曲,因为村里成立了自己的戏曲演出队伍和伴奏队伍,每个周末都会吸引附近村庄的戏曲爱好者到村里交流才艺。吕春玲记得一句顺口溜:“喜逢今天是周六,戏迷回村展歌喉;脚踏文艺小舞台,高歌祖国真优秀。”

在这种氛围中,张静深受感染,先后加入了村里的扇子舞队和健步队。2019年春节前夕,西大村举办首届“村晚”,张静和扇子舞队的队员们表演的《好运来》作为压轴节目登台演出。《好运来》,好运真的来。张静对记者说,那是她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出,老师给她设计的动作比较简单,虽然是站在队伍最后一排,但这次登台表演让她增强了信心,对参加村里文化活动更加渴望,参加文化活动更加积极、主动。

2020年春节前夕,西大村再次举办“村晚”,张静和村“两委”的成员一起登台高歌。

谈起参加文化活动的好处,张静对记者说:“我第二天工作感觉特别有精神,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的。”

有了群众基础,西大村连续两届“村晚”40多个节目,从导演、主持人到演员、音响师全都由村里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组成。

西大村每年还在元宵节举办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和盘鼓表演,群众争相报名参与,各村民组之间进行的拔河比赛作为村里群众观看的热点活动吸引了近千人观看,群众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增加了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但点亮了乡村文明之灯,更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了乡村振兴之歌。村民在参加文艺活动中不知不觉心态产生了变化,身体健康了,心情愉悦了,对家人,对他人都变得和颜悦色了,邻里更加和睦了。西大村村委因势利导,每年在“村晚”中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予以表彰,用优秀的文艺节目涵养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建阵地 搭舞台 激发内生动力

张静、吕春玲和西大村是荥阳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村提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获益方的代表。

根据荥阳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村提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确定100个村(社区),按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标准,逐一达标配备设施设备,确保2020年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

持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百村提质”工程实施两年来,荥阳市累计投资1100万元,为22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电脑、投影仪、棋牌桌、乒乓球台、演出服装道具等各类设施器材,建成村级百姓大舞台60多个,修建文化广场3万多平方米,为2020年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荥阳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村提质”工程成效显著,每个已达标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拥有广场、戏台、图书室、数字资源室、文体活动室、培训教室、宣传栏、广播器材、文化体育器材等完备的功能设置,推出了豫龙镇宁山社区、刘村、毛砦村、槐西村,索河办楚楼村、汜水镇汜水村、高山镇白水峪村、广武镇插闫村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进村。

市、乡、村三级互动,激发乡土文艺人才的内生动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是基础,让设施发挥作用造福百姓才是最终目的。荥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注重顶层设计,实施“三级四化”文化惠民工程,即注重城乡均等化、保障活动常态化举行,同时将活动组织触角向村(社区)纵深化,活动质量向专业化纵深,形成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一条龙的良好局面。目前,荥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文化志愿者组建了多支“文艺轻骑兵”分队,创作排练了“草根大舞台”“柿乡风‘村晚’”“四季风”系列文化活动等多个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将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与群众精准对接,进一步丰富广大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草根大舞台”,让群众自己成为舞台的主角,激发了乡土文艺人才的内生动力。

奖补激励“加油”文化建设。为扎实推进“三级四化”文化惠民工程,分别制定乡级综合文化中心绩效考核办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村(社区)文化管理员绩效考核办法,年终乡级评出30%优秀、50%先进。村级评出20个优秀、30个先进,下年度给予政策支持和不同档次的资金扶持,对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通过当季度考核的文化管理员,不予发放足额补助。同时对乡镇(街道、管委)自办、参与大型文化活动按照奖补办法进行资金奖补,做到事无巨细、“润物细无声”。

市级“三级四化”文化惠民工程

乡级

村级

“一村一艺”文艺培训“种文化”工程

全市15个乡镇(街道、管委)分别设立6个培训点位,每个培训项目培训6期次,为每个村的文艺骨干进行广场舞、戏曲、盘鼓等文艺技能培训

“四季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春季“春满索城”春节期间广场文化活动暨民间文艺大赛,夏季“索城欢歌”合唱比赛,秋季“舞动索城”广场舞大赛,冬季“索城有戏”戏曲大赛,每季活动全市各村跟进

乡村“草根大舞台”、城区“京索大舞台”

将豪华专业的舞台搭建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自己成为舞台的主角,这个舞台深受群众喜爱

“柿乡风” 村晚

打造一场具有“荥”文化元素、文化符号的春节晚会,使全市群众过上一个温暖、祥和,富有春节浓厚文化氛围的新春佳节,带动全市乡村举办的村晚80余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51639 2020-04-08 00:00:00 三 多彩文化生活 唱响乡村振兴之歌KeywordPh荥阳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村提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