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4版: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4月27日下午5点30分,工二街上,一对六旬老夫妻挽臂走过:“咋变样了,原来的门面房现在变成书舍和活动中心了,认不出来了”。“住改商”整治后的工人新村片区,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交通不畅、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安心,也更放心。“可不是!整个环境大变样,到处干干净净。而且在入冬前,我们小区免费做了外墙保温,室内温度至少提升了3℃~5℃。”提着蔬菜从便民超市走出来的杨女士说,工人新村的变化大,出门见绿的街边道路、干净整洁的老楼小区,房子越住越新,环境越变越好。杨女士的这份获得感、幸福感,源于郑州市开展的“改善人居环境、改进城市管理”工作。 郑报全媒体记者 谷长乐 文/图 以前 人多车多环境差,路过都心烦 自去年“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开展以来,各级政府对“住改商”等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 工人新村,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设,不到0.25平方公里的区域,聚集着300多家商户、近万常住人口,日均人流量超过7万,是全市人口密集、商业繁华的区域之一。随着时间的变迁以及物业管理的缺失,该区域私搭乱建大量产生,道路破损,临街餐饮店较多,油烟、噪声扰民,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区面貌。 “这算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了,但哪怕多走几步,都想绕开这里。”居住在附近的焦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小餐馆的油烟把墙都熏黑了,地上的油渍直黏脚,人多车多环境差,每次路过都心烦。” 从去年10月开始,金水区对工人新村片区进行改造,项目涉及老旧小区改造与工二街、工三街、工四街等道路改造工作。 人民路执法中队连同办事处、工商、食药、卫健等多部门对辖区违改商铺进行集中治理,共拆除116处沿街违法外封,拆除违建128处,4000余平方米;恢复违改原貌170家;拆除车棚870余平方米;恢复外凸阳台、窗户156处,拆除防盗网9000余平方米。 “住改商”店铺有五大问题 破墙开店、任意改变房屋内部结构、降低房屋安全性等“住改商”一直是影响着辖区邻居和睦的“症疾”。“住改商”的整治工作得到一部分居民的肯定,同时也遇到一些阻力。阻力背后大致有两种原因,一楼的房东,由住宅改为临街商铺后每月有租金。另一种不同意见来自在此经营多年的商户,有稳定的客源,搬走就意味着重新开始。相较于商铺,这类性质房子的租金较低。 但“住改商”店铺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非改不可:一是破坏房屋结构,影响房屋使用安全;二是破环城市的总体设计规划,影响了城市形象;三是商户经营中产生的油烟、废气、噪声等对居民生活产生干扰;四是各种占道经营、突店经营、人为加装地钉地锁等障碍物,导致道路“三行系统”不畅,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难以保障;五是这类商铺基础设施达不到商业标准。相应的水、电、气、水排放等市政配套设施超负荷运转。 声音 几位正在下棋的老人说:“整治得好” 支持整治“住改商”,呼声最高的是住在工人新村片区的居民。 今年70多岁的孙茂林在工二街住了15年,工人新村片区综合整治结束后,是他心情最好的日子:“今年的冬天过得最舒心,屋里也暖和了,楼下也干净了,晚上没有噪声也能休息好了。” 孙茂林说,以前的工二街占道经营多,环境卫生差,街上线缆杂乱。到了晚上,人行道上摆满了餐桌,不仅油烟呛人,噪声也吵得让人休息不好,“尤其是楼下的商户,经常让整栋楼的下水道堵塞”。 提起“住改商”整治,几位正在下棋的老人说:“整治得好!违建没有了,到处整整齐齐,环境卫生干干净净。”“以前,这几条街脏、乱、差,路也不通畅,再看看现在,变化多大!” 沟通 听民意、解民忧,帮助商户解决问题是关键 据人民路街道办执法中队队长翟志伟介绍,整治工作前期是不好干,要想得到居民配合,就得多沟通,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在拆违前,执法队员澄清底数,分组入户宣传做工作;对房东下限期纠正通知书;为商户找合适商业用房和协调周边市场摊位。在拆违中,先把最难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攻克下来,让大多数观望的住户不再观望;对老年人和困难群体给予帮助;对因拆除违建带来的水、电、气及空调的改动全部负责到底,对没有能力搬家的住户,帮忙搬运物品。 目前,工人新村片区恢复违改原貌170家。“这170家大多数为餐饮店,比较配合,稍有名气的餐饮老店早搬走了,他们有稳定的食客。一些小吃店,愿意搬走的,我们提供帮助,不愿意搬走的,摸清原因,逐步恢复,决不搞一刀切。” 帮扶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帮扶措施 经营者就在工人新村片区住,不想离家太远怎么办? 翟志伟公布了自己的微信号,涉及需要整改的店铺有400多个联系人,都在他的微信通讯录中,“像服装店、手机维修店、菜店,会帮助他们在附近找合适的店铺。我会帮助他们查询房屋信息,辨别房屋性质,提供建议。” 开店太辛苦,想找个稳定工作,社区能帮吗? 今年55岁的杨海萍住在工人新村49号院,以前和老伴在楼下开小吃店,每天早上3点起床采购食材,一直忙到夜里10点多。 “虽然挣得多,但是太辛苦了,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社区通知要整治‘住改商’,我和老伴就商量干脆不干了,换个轻松的工作,也把想法给社区工作人员说了,给我们安排了工作”。 杨海萍现在是索克物业公司的一名保洁员,和另外一位同事共同负责49号院的保洁清扫工作,“不耽误接孙子上下学,工作也轻松。”杨海萍说。 像杨海萍这样愿意配合“住改商”整治,但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社区还帮忙联系工作。 居民生活会不会不方便,怎么解决? 对于不少生活在老居民区的市民来说,以前楼下的各色小店同样也方便生活。“住改商”整治,会不会影响生活? “这样的声音也有,这是一个逐步解决的过程。”翟志伟说,就拿买馒头来说,整治后,有人说,买个馒头还得去大超市,不方便。“为了方便群众,片区在正规的商铺设有蔬果超市,还协调让现有商铺多元经营,菜店也卖馍,水果店也卖菜等。” 街道办工作人员收到居民的诉求后,整理汇总到指挥部,在改造中听民意、解民忧,得到了工人新村广大居民的认可。 二期的改造中,大多数居民积极配合,有人追着翟志伟问:“我们这里啥时候改造?我的违建都腾空了,啥时候拆?工四街那边整得不错,我们这边是不是也整成那样”……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