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登封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8
登封“学习达人”现场挑战答题
四月落花
四月的天
阎锦木:嵩山一锦木 文坛常青树
四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阎锦木:嵩山一锦木 文坛常青树

李白、杜甫、杨兰春等,古往今来,那些镌刻于嵩山上的文人墨客,用文字和艺术构筑起华夏辉煌悠久的文明。如今嵩山聚集更多优秀的文化人士,构筑了嵩山文化的风骨和嵩山文化现象。为此,本报联合登封市文联开设“文艺嵩岳”专栏。本期讲述登封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阎锦木的艺术人生。

50年来笔耕不辍,年逾古稀诗心不老,被誉为“登封文坛的常青树”,说的正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老年诗词学会理事、登封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阎锦木。

登封融媒记者

高鹏敏 王银贵 文/图

痴迷文学,五十载笔耕不辍

阎锦木1946年出生于登封市大冶镇弋湾村,自幼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登封六中上学时就和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倡导成立了大冶文学青年小组,他任副组长,并主编《向阳花》文学双月刊,油印,图文并茂,小小说、散文、诗歌、小戏曲应有尽有,栏目丰富、图文并茂。该刊当时风靡大冶,辐射登封周边公社,吸引了众多文学作者竞相投稿,还引起了《奔流》编辑部编辑阎豫昌、登封籍作家钟庭润的关注,专程从郑州赶到大冶调研、授课。

进入20世纪70年代,阎锦木的诗如日中天,日趋成熟。诗作在《遍地红花》《奔流》等多家刊物发表,与同时活跃在登封文坛的阎振甲、赵宗宪并称为“二阎一赵”。

阎锦木痴爱诗歌并热衷于创办刊物,先后创办了登封第一个民间诗刊《泉声》、全国第一张《家报》、登封卫生机关报《登封健康报》等刊物,极大地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了各级文学刊物及作者之间的交流。50年来,他先后在2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800余首(篇),结集出版了诗集《三月柳烟》《嵩岳诗稿》,散文集《柳郁文选》。

乐此不疲,致力于撰志编书

阎锦木不局限于文学创作,地方志编纂和人物记载也进入他的写作生涯。他参与编写第一部志书《登封市卫生志》后,相继参与编纂了《登封劳模风采录》《嵩岳警魂》《嵩山志》《登封民俗志》《登封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等志书典籍,成为登封史志界权威性的志书编纂者。他先后被聘为登封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特邀编辑,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登封市文联《嵩山风》编委、责编,登封文化馆《登封文学》特邀编辑,嵩山诗社常务副社长兼《嵩山诗坛》主编。其业绩被载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等10余部辞书。

甘为人梯,为文友作序添彩

阎锦木常说,“文学就是人学,要作文,先做人”。他为人随和,平易近人,不管是在老同志面前,还是在青年作者面前,丝毫没有架子。他始终表现谦虚谨慎的作风,文学圈人见面都尊称他为“阎老师”。这个称呼是因为他经常出现在老年大学、嵩山诗社的诗歌创作讲台上。他还深入到中小学、企业为师生和文学爱好者讲授诗歌创作知识,先后为人作序、跋、评论20余篇。此外,他还不遗余力地指导文学新人,被后学和同道者尊称为恩师和伯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56518 2020-04-30 00:00:00 四 阎锦木:嵩山一锦木 文坛常青树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