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7版:荥阳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物
张翼:扶贫路上有良方
刘莹: 心系患者,用爱打造优质护理服务
马海松: 脱贫攻坚一线的专家村支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市供电公司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一天
张翼:扶贫路上有良方

为民解忧 脱贫路上的“贴心人”

他扎根农村大地,先后带着刘河镇窝张村和小寨村脱离贫困,提起他,村民们不自觉竖起大拇指。他是小寨村的“金点子”,更是村民们的“贴心人”,他就是国网荥阳市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张翼。

荥阳时报 王焱楠 通讯员 王莹 丁雅楠 文/图

4月23日一大早,在村委开完例会,张翼开始走村入户、察看村容村貌、了解百姓诉求。

“张书记,这两个月参加村里的劳动,挣了1800元呢。”正在平整土地的肖某笑得合不拢嘴,他积极参加了村里整治村容村貌的有偿劳动。村里整改村容村貌,拿出集体经济收益,把建档立卡户给发动起来,安排公益岗位一天80元。村民们有事做、有钱挣,眼瞅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张翼心里也乐开了花。

张翼一边帮着平整土地,一边跟肖某攀谈着。肖某又提起了一桩烦心事:“家里没装宽带,孙子上网课都是蹭网。最近天气多雨,实在不方便。”“学习是大事,可不能耽搁。”张翼于是掏出手机联系起来,当天下午就帮忙装好了宽带。

张翼心里还惦记着低保户肖某锋。肖某锋常年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干些散活补贴家用。这天,张翼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有驾驶货车的技能,张翼帮他联系了附近的一家企业,经过短期技能培训就可以就近上班了。

小寨村有一些残疾村民,张翼做好统计后向当地残联申请鉴定,帮助村里42户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并享受残疾补贴。同时,他还与乡卫生院联系,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让村民享受到国家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产业当先 扶贫路上有“良方”

脱贫攻坚,产业当先。自从2018年来到小寨村,张翼和驻村工作队就制订了科学的帮扶计划,注重提高脱贫质量和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引导、鼓励村民发展谷子和蜜薯特色种植;2019年已发展为蜜薯种植50亩,谷子种植110亩,驻村工作队又通过国网电商“惠农帮”和“爱如电”帮助村民销售小米,增加小寨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今年种植红薯的农户也增多了。

午饭后,张翼心里仍惦记着田间地头的农事,简单聊了几句就奔向村边的红薯地。绿色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张翼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穿行其中,国网绿的工装映衬着麦田风景如画。

“老张来了,今年我种了4亩红薯呢!”农户崔金周正在地里栽种红薯苗,看见张翼来了,亲切地打着招呼。“老崔啊,这苗质量不错。插苗注意密度,株距保持在20公分左右。另外,这蜜薯适合用草木灰兑水浇灌,长势更好。”张翼俯下身,和崔金周一起浇水扶苗。扎根农村这些年,张翼俨然成了半个农事专家。

从地里指导农户回来,张翼在村委被建档立卡户杨某申拦下了,原来他家的厕所门尺寸不合适,得重新做。张翼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了他家的情况:“老杨,放心吧,我这就跟人家联系,门给你重做,送回来了我去帮你安。”

天色渐晚,张翼赶着天黑前去查看大棚,脚下步子更急切了。6座蔬菜大棚在村委后面的田地里依次排开,大棚里面密密麻麻的多肉植物竞相生长、长势喜人。农户们欣喜交谈着一边侍弄花卉:“别小看这多肉植物,保守估计,一棚能收入2万。”承包大棚的种植户支中斌满怀着发家致富的喜悦。

今年才刚刚启用的6座蔬菜大棚,由专业人员负责经营管理,建档立卡户在基地打工,一个大棚能带动6个建档立卡户就业,每年租金和就业酬劳能实现4至6万元的收益,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的愿望。

棚内生机盎然,张翼黝黑的脸庞挂满笑容,小寨村奔向小康的希望之种已经种下,他坚信,小寨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56765 2020-04-30 00:00:00 四 张翼:扶贫路上有良方KeywordPh荥阳市供电公司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