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
■核心提示
唱响时代的二砂组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奏出铿锵交响曲 动听音符凝成诗
唱响时代的二砂组歌
二砂厂区

在老郑州人记忆里,“西郊”是郑州工业文明的摇篮,这里不仅分布着郑州多家棉纺厂,还雄踞着第二砂轮厂、郑煤机、郑州电缆厂、郑州印染厂等多个大型工业企业。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这些企业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高高挺起郑州工业的脊梁,向世界放射出“郑州制造”的夺目光芒。

蓦然回首,你依旧能从那些保留下来的空旷厂房、机器设备,甚至静谧的厂区大道、葱茏依旧的树木中,重温那个火红时代的波澜壮阔,品味那段辉煌岁月留下的厚重文化积淀。记者走进位于华山路的中国第二砂轮厂旧址,从一栋栋红色的包豪斯设计风格厂房中探寻郑州工业的时代印记,从这个写满沧桑的“国保”级工业建筑群中,挖掘工业文化遗产留给古都郑州的宝贵财富。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新锋 成燕 徐刚领/文

马健/图

光辉历程镌刻时代记忆

岁月如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家将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落子郑州,郑州工业奏响提速发展的激昂乐章。20世纪50年代,国家决定把纺织业建设重点放在内地原料产区,郑州成为全国重点发展的六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五六年间,郑州相继建成多个棉纺织厂,以及郑州印染厂、郑州纺织配件厂、河南纺织机械厂等配套企业,构成郑州纺织城的基本框架。

与此同时,郑州电缆厂、二砂、郑煤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拔地而起,编织出一条集机械设备制造、磨料磨具生产、研发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作为郑州工业的龙头企业,二砂,正是这首“工业大合唱”中的动人音符。

关于二砂的发展历程,白鸽集团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徐立宏拿出一本厚厚的《二砂厂志》。“二砂是原中国第二砂轮厂的简称,始建于1956年,这是我们企业建厂30周年时编写的企业志。”徐立宏说,二砂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综合性磨料磨具骨干企业,也是国家当时在郑州投资最多、厂区面积最大、全国规模最大的砂轮厂。

据记载,作为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第二砂轮厂筹备处于1953年在武汉成立,同年9月迁至郑州。1954年11月,当时的民主德国国营卡尔·马克思城工业设计院专家来到郑州,在原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第三设计分局配合下开始设计建造该厂。1956年8月1日,其主厂房破土动工,1964年,建成投入生产。

二砂的“横空出世”,使我国磨料磨具行业生产、研发能力大大增强。1968年,二砂试制成功厚度为0.15毫米的超薄橡胶砂轮,填补国内空白。1978年,二砂又试制成功直径达1600毫米的国内最大陶瓷砂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1985年底,该企业研发推出磨具新产品200多种,远销世界68个国家与地区。

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很长一个时期,二砂一直扛鼎郑州工业龙头地位。作为中国最大的磨料磨具企业,二砂号称“工业的牙齿”,曾为地方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93年,该企业将其生产性资产主体部分改组为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8日,该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河南省及国内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股票简称豫白鸽A。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及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发展步入困境,经历改组、上市、重组、更名等曲折历程。

文化遗存见证流金岁月

当那些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瞬间静寂下来,留给我们的是沉默的厂房和凝固的音符。

据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均按照民主德国标准要求设计。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长1356米,南北宽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工厂设计方案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连,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漫步二砂800多亩的旧厂区,你会看到,最为独特的就是那一排排长长的包豪斯风格工业建筑群,其具有的高度稀缺性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令人震撼。占地7.4万余平方米的陶瓷砂轮制造车间为单层厂房,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弧形锯齿式屋顶,是二砂面积最大、最富有特色的厂房,也是当时全国单体建筑最大的厂房。该厂区还留存有橡胶砂轮制造车间、耐火物原料及结合剂加工车间等多个保留完好且艺术价值较高的工业建筑,蕴含着将改造为特色文化创意园区的潜质。

二砂留下的丰富工业文化遗产,一次次被世人瞩目。据统计,二砂旧址现有20栋保留完好的工业建筑,其中7栋在2015年入围河南省近现代优秀史迹,13栋建筑于2018年被市政府列入郑州市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郑州共有中国第二砂轮厂旧址等9处上榜。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二砂旧址内保留完好的工业建筑遗存,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工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第二砂轮厂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填补我市“国保”单位无工业遗产类别的空白,也成为郑州近现代工业重新崛起的最好佐证。

讲好郑州厚重“工业故事”

工业遗产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记忆遗产、档案遗产,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闻名国内外的北京798艺术区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现在已成为北京艺术家聚集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认为,郑州在深入挖掘工业与文明的关系、讲好郑州“工业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对工业文化遗存赋予新的包装、新的创意,可以为城市更新改造、历史文脉留存、区域面貌提升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让郑州留住更多时代记忆。

多年来,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二砂工业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将其列入郑州市“四大历史文化片区”建设项目之一。2013年,由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河南国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全力谋划推动二砂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

2019年11月19日,由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星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郑州星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二砂文化创意园揭牌,开启项目提速建设新征程。以二砂旧址主厂房整体改造为重点,通过保留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工业元素,相关单位将努力把该项目建成郑州“文化新高地、产业新标杆、城市新名片”,带动全市文创产业优化升级。朝着建设全国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目标,该项目计划通过建设二砂产业未来魔方、工业博物馆、文创特色街区等多种业态,打造集艺术、创意、科技、时尚体验于一体的高端城市平台。

可以预见,美丽“蝶变”后的二砂旧址将会穿越时空隧道,为世人讲述郑州工业的辉煌故事,展示工业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57275 2020-05-06 00:00:00 三 唱响时代的二砂组歌KeywordPh奏出铿锵交响曲 动听音符凝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