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在我国肆虐之际,郑州无数护理人员走向抗击疫情第一线,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我国的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近日,我市多家医院通过举办战“疫”事迹报告会,分享感人抗疫故事,致敬抗疫一线护士。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京儒/文 通讯员 陈燕 肖婧菁 潘黎黎 马一禾/图 她是队员贴心的“申妈妈” “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也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在这个时刻,患者需要我,临床一线的同事也需要我,我有责任冲锋在前。”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的“5·12国际护士节抗疫一线故事分享会”上,该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申华激动地说。医院发出抗击疫情动员后,她第一个递交了请战书,并跟随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青山方舱医院。 队员们大多很年轻,申华便自觉承担起“妈妈”的角色,工作忙了,提醒大家吃好饭,天气冷了,叮嘱大家添衣。年轻队员们也亲切地称她为“申妈妈”。怕队员马虎大意,每次进入方舱医院工作前,申华都会反复叮嘱。队员换好防护服后,她要一个一个检查,看看有无穿戴好、有无漏气、有无皮肤裸露,再三检查后,才放心让队员进入病房。最终,“申妈妈”把她的“孩子们”全部平安带了回来。 她是患者眼中的“大宝贝” 郑州儿童医院6名白衣战士在疫情险恶之际,剪秀发,逆行出征武汉青山方舱医院。肾脏风湿科护士长王蓓便是其中之一。 在方舱医院里,她是一位64岁老年患者口中的“大宝贝”。看到老人精神差不想吃饭,王蓓想尽一切办法逗她开心。一位大姐患者不小心被热水烫伤了手,当时没有药,不能包扎,只能用棉签和胶布粘一下,王蓓将自己带来的创可贴送给大姐。“感谢你们这么辛苦,为你们点赞!”这位大姐两眼含泪地说。“当时这位大姐刚入舱,情绪有些激动。经过几个班次的接触和心理疏导,大姐平稳了许多。也许一张创可贴不仅保护了伤口,也抚平了她内心的创伤。”王蓓说。 在忙碌间隙,王蓓还带领全舱人员为刚入舱的大妈举办特殊的生日派对,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 “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对患者温柔以待,心细如发。”王蓓在分享会上这样说,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护士的使命担当。 她仍是那个严格的“邵三管” 在武汉期间,来自郑州人民医院的邵青青是河南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第四大组总感控负责人,除完成舱内的护理工作外,还负责所有人员安全防护工作以及舱内所有关于感染等相关问题的安排及处理工作。 队员们都称她为“邵三管”:管天、管地、管空气。不管是院士还是院长,进舱都得受她的监督做好防护,是为管天;在住所处,所有地面都要按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划分好,消毒到位,是为管地;不让一个病毒存活在空气中害人,是为管空气。 回到郑州后,邵青青上任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护士长。她直言:“支援武汉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强大,也让我更有信心做好新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还是那个‘邵三管’。” 在武汉青山方舱医院工作期间,她趁着休息时间叠了200多只千纸鹤,每一只千纸鹤上面都写着不一样的祝福、不一样的心愿,让很多患者感动不已。邵青青说:“这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今后我将在全科推行心理护理和心理抚慰,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早日康复。” 他们是疫情下爱情的最美见证 刘光耀和乔冰,是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的护士,也是一对90后情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报名申请到武汉支援。2月2日,出发前两人紧紧相拥,刘光耀郑重地对乔冰说:“回来后我娶你。” 2月9日,也就是正月十六,是他们原定订婚的日子。在这一天,刘光耀在一名同事的帮助下,精心准备了一场求婚仪式。没有鲜花,没有亲朋好友,刘光耀打开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点零食,几个橘子,一封情书,还有刘光耀用回形针做的一个“戒指”。“虽然很简陋,但是有我也有她,这就足够了。”在武汉58个日夜,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圆满完成了承担的艰巨任务。 目前,刘光耀和乔冰虽然同在一个科室,却经常一个上白班,一个上夜班,偶尔排在同一个班次,因为要忙着照顾患者,也只有一顿饭的相处时间。“大家都说我们为武汉做出了贡献,其实我们心里知道武汉教会了我们很多,如成长、感恩和责任,也让我对担当有了新的理解。”刘光耀在报告会现场激动地说,“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仍然毫不犹豫选择出征。”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