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不负韶华 聚焦2020郑州两会·读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将花30亿元做好黄河“大文章”
A17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财政报告解读
今年将花30亿元做好黄河“大文章”

昨日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书面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赵新民作的《关于郑州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郑州全媒体记者 侯爱敏

2019年

钱花在哪儿

2019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2.5亿元,增长6.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10.7亿元,增长8.4%。

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支出完成149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2%。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020年,钱要这样花

2020年财政工作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财力支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安排资金30亿元,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支持黄河生态廊道、沿黄湿地公园群、沿黄慢行系统及S312市区段建设。支持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黄河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建设,推进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

高水平扩大开放

安排资金19.8亿元,围绕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一门户、两高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力支撑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内陆开放高地。

三大攻坚战

安排资金68.2亿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污染防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安排资金3.3亿元,支持脱贫攻坚。

安排资金35.8亿元,支持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

做好到期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资金的筹措。

乡村振兴

安排资金21亿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体系,走好城乡协调、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安排资金7.2亿元,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安排资金3.6亿元,发展以都市农业为特征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安排资金9.2亿元,支持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现代产业体系

安排资金78.6亿元,以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补好科技创新短板,持续优化现代产业结构。

安排资金38.1亿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安排资金4.8亿元,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

安排资金35.7亿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沿黄生态走廊将自创区、金水科教园区、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等串联起来打造沿黄科创带。

城市高品质建设管理

安排资金182.3亿元,突出“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发展格局。

安排资金46.1亿元,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加快老城区复兴,实施道路综合改造工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等。

安排资金136.2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支持轨道交通、高架工程、公交等事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安排资金147.3亿元,着力解决结构性民生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教育支出43.6亿元,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两免一补”政策和各项奖助学金政策,支持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和教学设施标准化配备,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积极落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政策,支持市属高等院校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4亿元,促进就业再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卫生健康支出31.5亿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健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住房保障支出17.6亿元,突出住房民生属性,重点关注公租房、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等,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59290 2020-05-15 00:00:00 五 今年将花30亿元做好黄河“大文章”KeywordPh■财政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