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不负韶华 聚焦2020郑州两会·深一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09
将黄河南岸打造成郑州“外滩”公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委员热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将黄河南岸打造成郑州“外滩”公园
黄河中下游分界碑
黄河博物馆
桃花峪黄河大桥

黄河宁,天下平。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像一条黄色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作为世界第五大长河,她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文化的生命力仍绚烂多彩。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的舞台上,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霍勇领衔,“面向”雄奇壮丽的黄河瀑布,用澎湃的激情,共同演唱了《黄河颂》。大气磅礴、奔腾壮阔的“黄河”盛景,给海内外华人带来了持久的自豪和感动。

正值郑州两会召开期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热词”。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等,代表委员热烈讨论、建言献策。

郑州全媒体记者 石闯 武建玲 李娜 苏瑜 张倩 张竞昳 赵文静 袁帅 肖雅文

李京儒 董艳竹/文 马健/图

硬化加固黄河河岸,适度布局文旅项目

作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郑州对黄河保护和利用水平不高,沿岸规划发展层次不够。在市人大代表段祥生看来,郑州应该进一步提高黄河治理标准,在确保长治久安、岁岁安澜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提升城市品位、带动产业发展、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抓住国家战略实施机遇,段祥生建议,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并重,对黄河南岸(郑州市区段)实施硬化加固,在进一步提高防洪泄洪能力的同时,完善各项公共文化、旅游、交通等设施,适度布局文化与休闲产业项目,增强交通和旅游承载能力,将其打造成郑州的“外滩”公园,市民休闲娱乐、亲近黄河的沿河公园、旅游地标。

在实施层面,可以借鉴武汉、南京、法国巴黎等国内外沿江、跨河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郑州关于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和黄河文化开发的发展规划,高标准制定河岸硬化加固的长远方案和近期计划,并将其纳入落实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中。同时建立地方和黄河水利部门联动落实机制,解决好地质、水文、施工等技术难题,坚决确保建设质量,实现成熟一段,建设一段,久久为功,真正成为打基础、管长远、保障黄河岁岁安澜的永久性工程。

加快郑州沿黄旅游带文旅融合发展

“作为黄河沿线重要的城市,郑州沿黄旅游带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市政协委员王玲表示,沿黄快速通道的通车,沿线涌现出一批高质量景区。随着郑州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规划出炉、加快郑汴洛沿黄旅游带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等,都为多维度的展示和表达黄河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扩大中原文明的认知度和理解度,树立河南良好的文化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沿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王玲建议,把郑州沿黄旅游带建设成为一个文旅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旅游区。深入挖掘黄河沿岸历史文化遗迹,打造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沿黄文旅融合品牌,取消沿黄旅游带景点门票,以吸引人流为资源依托,营收侧重于服务消费和文旅创意产业收入。讲好黄河故事,传承历史文脉,加强黄河文化研究,打造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和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让黄河文化进一步“立”起来、“活”起来

“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明确为国家战略,这对郑州而言是十分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近期召开全省文旅大会,提出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格局和以文兴旅、壮大沿黄文化生态经济价值等要求,这些都为我市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指明了方向。”市人大代表李平华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和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在李平华看来,郑州要强化这些“定位”共识,聚力奋进,切实发挥好郑州在推进这一战略中的牵头作用。

文化是“根”与“魂”,如何让黄河文化进一步“立”起来、“活”起来?李平华认为,这是我市在推进落实国家战略中必须要着力面对的课题。事实上,郑州的黄河历史文化积淀是非常深厚的,表现在古迹多、典故多、历史名人多、精神内核多,需要我们在挖掘上更有深度,宣传上更有声势,萃取上更加精准,还需要在文化形塑上更有创意,在整合上更加“串珠成链”。

打造沿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打造郑州沿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市政协委员杜振宇建议,加快顶层设计,保障黄河生态,打造郑州大都市区的黄河生态屏障,合理划定生态分区,实施空间管制,同时还要为郑州大都市跨河发展预留生态空间,确保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科学安全的大都市经济带的黄河生态体系。

杜振宇建议,以文化挖掘、弘扬传承为主题,强化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黄河文化,打造统一的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知名品牌。推进创新创意服务产业发展,加快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形成纵深串联、环状组合的内部路网“微循环”,并依托314省道打造沿黄河东西向发展主轴,通过道路将城镇空间、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在形态组织上有机串联,形成轴向良好的城市风貌和空间形态。

抓住历史机遇,真正讲好讲活“黄河故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郑州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成为‘黄河大合唱’的主角和龙头。”市人大代表宋洁表示。

宋洁建议,一方面,要让母亲河更加“健康”。郑州作为黄河中下游的关键节点城市,要发挥好自然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做好生态系统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紧盯水沙关系调节,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抓牢水资源保障,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和限制纳污的红线,优化水资源配置,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另一方面,要让母亲河更加“灵动”。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强省级统筹,立足郑州,辐射省内沿黄各地市,做好黄河流域文化发展规划,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黄河文化博物馆体系、黄河文化长廊,打造沿黄旅游精品线路,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体验黄河文化的高质量场所,真正讲好讲活“黄河故事”。同时,上街区作为黄河流域的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将借助全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契机,坚持“通航+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沿黄低空旅游线路,打造“空中看黄河”旅游品牌,实现黄河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

构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新高地

“我们要搭平台,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重保护,塑造黄河文化新风貌;深挖掘,赋予黄河文化新内涵;塑品牌,打造郑州城市文化新名片;抓传承,讲好‘黄河故事’。同时,加快构建有利于黄河文化传承保护的政策引导体系、资金扶持体系、人才支撑体系,为黄河文化传承保护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民建郑州市委员会认为,郑州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起地,必须主动发挥在黄河文化大格局中的核心、带动、引领作用,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新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郑州市将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令人备受鼓舞。”市人大代表文广轩建议,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立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基础设施和节会活动相结合,一方面用原有的节会活动释放效应,另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些新的节会,让更多人认可,成为郑州的一张名片进行推广。

设立“黄河文化论坛”,凝聚城市发展动力

“建议通过大型会议活动,凝聚黄河流域城市发展动力,提升黄河流域城市影响力。”市人大代表李杨表示。通过设立“黄河文化论坛”,展示郑州所包含的黄河文化、古都文化。利用沿黄优势,促进文旅融合,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将黄河文化打造为郑州城市品牌的超级IP。

他建议,开展“黄河高质量发展论坛”,以黄河为纽带,搭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交流平台,形成协同机制,突出城市文化氛围,提高人才吸引力,打造与国际性交通枢纽和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内核。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培“根”铸“魂”

市政协委员李虎认为,郑州跟国内许多城市对比,文旅发展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整合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古今汇合、类别融合、跨区域整合,打造黄河文旅品牌,才能更进一步提升郑州文旅品牌形象。

李虎建议,郑州要进一步整合黄河文化和旅游资源,抓住文旅融合新机遇,组建黄河文旅集团,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升郑州的首位度、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市人大代表李曙光表示,巩义是河洛文化中心区,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巩义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证实了我们郑州的河洛地区在距今5300年前后就处在了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对于巩义、郑州乃至河南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盛事。

李曙光建议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巩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深挖厚重河洛文化,着力打造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59834 2020-05-16 00:00:00 六 将黄河南岸打造成郑州“外滩”公园KeywordPh代表委员热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