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校园迎来她的小主人,琅琅的读书声、课间的玩耍声,让校园里重新灵动起来。经过一周的复学措施,同学们进校、离校都能按照要求进行。不过,在个别学校门外,依然有混乱无序、扎堆接送孩子的情况。如何避免家长接娃时聚集?5月18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小学,他们各自有妙招。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勤 张玉东 汪永森 刘凌智 见习记者 刘地 通讯员 常帅 张亚龙 姜南 长江东路第三小学 全员上岗 引导家长接送即走 放学前10分钟,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三小学的行政管理人员无论在做什么,都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大喇叭,奔到校门外,在自己负责的“十米”区域来回走动。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向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喊话”:“电动车请停到马路对面。一年级家长间隔一米等候……现在是二年级家长接孩子……” 长江东路第三小学要求家长接送孩子采取“按时”“按点”原则。送孩子上学实行分年级进校,不要过早;接孩子放学时“按点”,校门口放学区域马路上的“黄色网格线”是家长等待区,根据孩子所在班级的位置,与之定点相对应。 为避免接送孩子的家长扎堆,学校每个班级按照6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放学时由老师带到对应的位置。行管人员则引导家长到相对应的位置,第一小组接到孩子,紧接着第二小组,以此类推,一个班用时不超过三分钟。 郑州钱学森实验学校走读的学生不多 老师一天查几遍 昨日早7时许,郑州钱学森实验学校大门外,30多名走读生间隔约一米距离依次进入入学通道,排队进入校门,经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之后分别进入不同的班级。 “走读的学生不多,很多学生都选择了住校,老师一天检查几遍,要求错时错峰离校返校,进出校门不准扎堆聚集。”一名女孩说。学校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进出学校,家长把车开到学校附近就得走,学生要保持间隔排队有序进校,整个流程都有老师全程关注指导,避免混乱、拥挤和人员聚集扎堆的情况出现。 纬五路第二小学 多方联动,保驾护航 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每到上学、放学时,校门口都有老师的身影,还有志愿者和交警。 复学前一天,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召开线上家长会,全方位解读了复学前准备工作、返校流程、体温异常处理办法、不同年级不同时段的上下学时间和复课安排等,还要求家长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减少校门口聚集等。 与此同时,金水区交警一大队、金水区综合执法局花园路中队协助,社区人员、家长志愿者、交警在路上对车辆进行临时疏导,接送孩子时要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 澜景小学 上学放学有序接送 在中原区澜景小学,每到放学时,孩子们间隔一米排队站在学校门口一侧,家长间隔站在对面一侧,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澜景小学实行错时错峰入学和放学,家长接送有序进行,避免了校门前的拥堵。来看看学校的小妙招吧。 妙招一:一、二、三年级的入校时间间隔10分钟,放学时间间隔20分钟。家长提前知晓孩子的入学放学时间,按规定时间按时接送,避免家长接送人流过大。 妙招二:学校提前规划好接送停车的区域,避免车辆拥堵。每天有值班老师和各年级家长志愿者到接送现场进行指挥、疏导,帮助家长有序接送孩子。 妙招三:学校提前在校门前规划好各班的等候区域,并按1米间距画上醒目的红点,孩子们按红点站位等候。家长也按照指定的班级区域,间隔1米等候。各班正副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分4队有序出校,带到各班家长等候区前列队见家长。接到孩子后,家长和孩子迅速从等候区后面离校。 文化绿城小学 接娃不早到 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在校学生多,上学、放学需要做的引导工作就更多。学校的家长志愿者发挥了很大作用。每个班都有家长志愿者团队,多则8人,少则6人。每到上学、放学时,他们拿着小红旗,引导家长接送孩子“即到即走”。 文化绿城小学也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的办法,控制上下学人流量。“我们会告知家长,送孩子不提前,接孩子不迟到。让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走路时保持一米间距,提高孩子自我防护意识。”校长牛保华说。 郑州市第十三中学 学生1.5米间隔入校 5月18日6时40分,郑州市第十三中学校门两侧的排队区,已经有学生等待进入校园。 7时,老师陆续到岗,每侧等待区都有3名老师负责。其中一名老师在接送点组织家长有序送学生,一名老师在队伍末端组织前来的学生保持1.5米距离、有序排队,在队伍起点的老师安排学生有序排队进入校园。 学生进入校园时,手持家长填写的体温表,老师检查无异常后方可进入校园,整体进校秩序良好。由于初中生已相对具备基本行为能力,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步行前往学校。少部分学生由家长送往学校。家长将车辆停放在接送点附近,学生下车后由接送点进入队伍进行等待。 长江东路小学等 入校未出现扎堆情况 昨日7时40分,长江东路小学门口,不少家长已经骑着电动车将孩子送至两侧接送点,目送孩子进入上学队伍后便纷纷驶离接送点。 长江东路第二小学以及佛岗小学,均未见有学生以及家长聚集。 8时10分许,伊河路小学,孩子被家长送至工人路伊河路口附近时,各自独自走过路口,快步向校门走去。路口交警和志愿者沿路指挥疏导,校门口区域未出现拥堵和扎堆情况。 在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学生排队和间隔情况良好。 有家长接孩儿爱早到 存在个别聚集情况避免扎堆儿 交警给三点建议 尽管学校推出错时放学、交警推出撵车腾地拓空间等方式,减少人群扎堆的机会,但由于多数家长特别是老年人抱有“宁早到勿迟到”的想法,仍有家长聚集的情况。 聚源路小学 有短时聚集情况 5月18日7时40分,聚源路小学西门向北200米处,较早到达的孩子正三三两两分散在周边等待入校。四级年四班的梁同学告诉记者,老师天天都提醒疫情期间要注意安全,现在和同学们都自觉保持距离,尽量不往人多的地方去。 在该校西门和南门外,道路上均画有约400米长的专用学生通道。通道每一米多间距画上一道横线,犹如火车轨道般提醒孩子们保持安全距离。 沿途每隔10余米就有一位老师,不断提醒孩子们保持队形和安全距离,直到把孩子们送到校门口,再由其他老师逐个测量体温。 在聚源路商鼎路口,一位老师说,他专职配合路口交警快速劝离家长。该路口,两名交警六大队民警正在对家长进行劝离。 11时45分,记者再次来到聚源路小学,聚源路兴荣街口已有不少家长等待,存在七八人一堆的聊天聚集情况。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学校对孩子们是分时段错峰上下学的,每个年级配发一种颜色的出入证,方便大家对孩子所在的年级段一目了然,一年级和二年级错10分钟排队进出校门,以此往高年级类推。 12时5分,第一批一年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来到了解散区,瞬间孩子们便被等候的家长包围,存在短时间聚集情况。家长刘女士说,这种短时间聚集是无法避免的,谁都想让孩子快点看到自己,也不想让老师等候。 交警 老年人接孩儿宁早不晚易扎堆 交警一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张卫东表示,送孩子都是送完就走,不存在扎堆聚集,主要是接孩子的很多是老年人,他们宁早不晚,有扎堆情况。 针对接学生家长容易聚集的问题,交警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学校在实施分批错时放学的同时拉长每批放学时间间隔,通过校讯通、视频班会等形式通知到每位学生家长,要明晰疫情防控要点,严格按照接送时间点来接送,主动减少学校门前人员聚集。 二是交警部门不但在上学时设置“护学岗”开展护学活动,也要根据学校错峰放学时间开展护学工作,清理学校学生通道、非机动车道乱停车,确保学校门前车辆通行顺畅。 三是建议有条件的、各年级学生较多的学校开辟一些家长等待区,分散等待人群,安排专门的社区工作人员、值班老师、志愿者,与交警一起劝导家长规范停车、不占道、戴口罩、少聚集、有序等待学生放学。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