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氏,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身份符号之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祥地,是全球华人的祖根地。 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条代代相传的无形纽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多是通过姓氏家族得以延续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统一性、连续性,与中国固有的姓氏制度和中国姓氏蕴含的“天下一家”“万民归宗”“家国同构”等文化理念密切相关。 自1981年开始的中原寻根,经历了“寻根—根—根亲”三个认知阶段,体现了中原由姓氏文化探索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文 李焱/图 姓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礼记》云:‘万物本无天,人本乎祖。’姓氏文化是根亲文化的核心,是寻根溯源的依托,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说,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其源头滥觞于人文始祖黄帝,而黄帝的故里在郑州新郑。 据其介绍,黄帝25子其中14人得12姓,发展为101个方国,衍生出510个氏。相传颛顼、帝喾、尧、舜、禹、契、后稷等均是他的后裔,特别是中国最初的三个王朝夏、商、周的始祖禹、契、后稷均为黄帝直系后裔,而中国的姓氏大多起源于这一时期。 李立新说,当今中华120个大姓中属于黄帝族系的大姓有86个,占72%。所以明代大儒方孝孺说:“今天下之受氏者,多尧舜三王之后,而皆始于黄帝。”甚至匈奴族、羌族、鲜卑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都是黄帝的后裔,历史上周边特别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如北魏、辽、金、元、清等,都认同中原文化,追认黄帝为始祖,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个少数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共祖,华夏儿女均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两周时期的郑国、韩国等诸侯国的公族后裔或以国为氏,或以邑为氏等,衍生出众多姓氏,当今常见姓氏中的郑、潘、冯、韩、何、许、史等姓氏的源头都在郑州。”李立新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自然始祖,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华姓氏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正在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做好姓氏文化意义重大。”李立新建议,在建设文旅强省的大背景下,以新郑黄帝故里为依托,建设中华姓氏文化园,将其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从而凸显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市区核心的文化首位度。 姓氏文化传承着血脉亲情的荣耀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沧桑起伏,承载着每个人的血缘信息,体现着家史、族史、国史的文化源流,折射出家运、族运、国运的历史变迁,隐含着国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并传承着血脉亲情的荣耀与骄傲。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王博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在天津、扶沟多地采访、拍摄,制作了微纪录片《父辈的旗帜》。该片展现了吉鸿昌烈士之女吉瑞芝对父辈精神的传承,以及对老家河南的浓烈乡情,入选庚子年第六届“根亲中国”微电影(网络)大赛“十佳作品”。 舍身为国,忠烈传家。吉鸿昌烈士的爱国精神历久弥新。家国情怀,爱满人间。吉瑞芝长期坚持一年一次回河南老家扫墓,其女吉安、外孙女皆自发加入到吉鸿昌爱国事迹的宣讲中。《我是中国人》《做官不许发财》《多伦抗战》《死不倒下》……一个个故事走进学校,走进烈士陵园,被吉家人以极大的热忱传播。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从故事中懂得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听过故事的小学生,多年之后,还写信给吉瑞芝女士,有的还回来看望她,让人很感动。”王博说,整个采访过程如沐春风,吉瑞芝女士不断调整坐姿,却丝毫未曾流露疲态,说得最多的是“不能给人添麻烦”,口头禅是“好极了”,让人不由地感慨其安详达观的人生哲学和良好的家风传承。 在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中,爱国为民的思想伴随着一代代人的传承传播,成为中原这片热土上凝重的底色和丰厚的基因,其中家族传承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价值显现 初夏的郑州郊外,生机盎然,驻足惠济区一座村庄院落前,朱红的大门上端,“留侯世家”的牌匾在竹子的映衬下,显得气节不凡。 这里是76岁高龄的张老先生的祖宅。他带我们来到后院的家祠说,这里是全家人的“精神家园”,14岁的孙子出国留学前,就是在这里进行了拜别仪式。“我告诉他,从我的曾祖父算起,他是我们家的第七代。孝悌亲和是家训,无论他走多远,都要铭记在心。” 受先祖汉留侯张良功成身退的影响,不贪不占成为张氏一族最看重的品性。“我13岁那年的大年三十,和父亲一起从郑州坐火车回来,当时因为人太多且只剩3站,车站干脆取消了售票。5天后返城,父亲买了4张票,我很是不解,他当着我的面撕掉其中两张,边撕边说,咱回来的时候没买票,公家的便宜不能占。” 这件事对张老先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一生自律,把家训中蕴藏的大智慧言传身教于子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家风家训的形式在民间延续和发扬。”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张良委员会秘书长张志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靠空洞的说教或刻意的灌输,而是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姓氏文化的研究正是在探寻古老文明以怎样的形式“活”在当下,对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都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 开启黄河根亲文化的“风雅颂”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迁徙是不变的主题。迁徙路上,有一种闪光的精神是不灭的,代代传承,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后代子孙无论在哪里扎根,都活得越来越好。 铁路修成、建设省会、改革开放,近现代的这三次移民构建了新郑州的城市底色,形成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性格。 近年来,随着“老家河南”的氛围越来越浓郁,到河南、郑州寻根问祖的炎黄子孙越来越多,郑州中华姓氏之都的打造成效突显,连续举办十几届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姓氏文化、根亲文化品牌。各种以姓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活动、项目方兴未艾: 郑州报业集团出品的中国首部“百家姓”主题电视剧《龙族的后裔》,“唤醒”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姓氏文化,挖掘出它们之于当下的时代意义。 郑州市委宣传部出品的108集姓氏文化宣传片《百家姓·起源故事》用童声讲述百家姓氏故事,以童趣传颂千年中华文明。 扬起姓氏旗帜的郑州国际马拉松赛,用世界通用的语言再塑郑州姓氏之都的新魅力,姓氏跑团化身丝路信使,徒步敦煌,一步步走完大型纪录片《姓氏中国》的第一季。 2020年,黄河根亲文化的“风雅颂”时代开启,参与《姓氏中国》第二季“黄河·寻根记”的姓氏联盟成员整装待发。正在策划筹建的黄河根亲文化主题公园,旨在把黄河文化、根亲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提炼、复原、演绎和升华,赋予新的养分、新的内涵! 郑州文化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前者是“根”文化,回答从哪里来,后者是“魂”文化,回答到哪里去,郑州正在主动回应这两个深刻命题,让城市文化及形象定位更加明晰。 中华堂堂,民族皇皇,文物典章,辐射光芒。圣哲相传,代有辉光,文明古国,礼义名邦。证明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商代王城、秦砖汉瓦、典籍文献等无以计数的实体文物与载体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还有具体生动的体现,这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悠悠历史越千年,让我们每个人还能直接“看到”历史的,不正是像活化石一般积淀下来的姓氏,以及像繁星一般闪烁在夜幕中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吗?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