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4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4
蒋庄德院士领衔,230多名博士加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蒋庄德院士领衔,230多名博士加盟
“智能传感器产业平台”呼之欲出
资料图片

5月22日,“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方案论证会”在郑州高新区召开,省科技厅组织多名行业领域资深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高新区牵头编制的“智能装备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该建设方案的论证。至此,一个由蒋庄德院士领衔、230多名博士加盟的我国第一个“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呼之欲出。

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文/图

现状:河南拥有多个智能传感器产业细分领域冠军

在“智能装备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方案论证会上,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红军在讲话中提出,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跨界融合、加速创新、深度调整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特征。传感器产业作为三大基础性产业之一,是“感知世界”之基,也是“万物互联”之本,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市在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位居全国前列,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方阵,汉威科技(气体传感、气体检测仪表)、日立信(智能电网)、光力科技(瓦斯抽采管网监控)等均是智能传感器产业细分领域冠军。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传感器产业发展,已形成特定领域专长,但在基础平台方面仍存在不足,核心制造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创新产品少,建立“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传感器关键技术发展瓶颈,提高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发展后劲,势在必行。对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智能传感行业构建可持续核心竞争力,追赶全球高端传感器产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202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多次出现,提出“高新区要围绕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推动产业成规模、上水平”。作为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速落地的重要抓手,“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大学副校长赵明皞在向专家组汇报方案时介绍,“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将以中原城市群、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为依托,打造跨主体、跨领域、跨集群、跨区域的开放、合作、共享世界级智能传感创新产业集群,进而成为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速落地的重要抓手。为实现“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到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规模达1000亿元提供智力保障。

据了解,该平台建设以政府引导,由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苏州纳米所、中科集成研究院、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行业权威科研院所及汉威科技、日立信、新开普等一批传感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参与建设,平台建设使命就是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引领智能传感创新发展;破解关键器件“卡脖子”瓶颈问题、推动智能传感重大成果转化。

张红军在介绍高新区目前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时表示,高新区举办了两次世界传感器大会,目前第三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正在筹备,计划成立智能传感器国际联盟,并同步启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具体建设和招商引资。高新区正在谋划建设智能传感谷集聚区,从起步区的工程设计、产业生态的培养到配套生态建设正谋划推进,特别对于起步区,规划建设“一院一基地三平台三中心”,打牢传感器产业基础生态。为解决人才紧缺,高新区拟设智能传感器首席科学家,依托科研团队的人才、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同时,高新区正在与国内比较著名的企业、研发机构协商,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争取吸引更多人才落户高新区。

平台:230余名博士助力“中国传感谷”建设

“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坚持“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和“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的”基本原则,由省市区校企联建,省市主导,高新区主体,郑州大学负责具体实施。平台以蒋庄德院士任学术委员主任,多名杰青、长江学者领军的相关学科团队倾力加盟,全部研发人员超400名,其中博士230余名。

平台着力打造四个高地,即微纳制造应用研究创新高地、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高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高地、高层次人才汇集和培养高地。

按照方案,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今年正式启动,第二年将形成“4个研究所+2个功能平台”的创新架构,以MEMS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智能传感技术综合体、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研究所、智能传感器制造工艺装备研究所、智能传感器件与系统研究所、先进测试计量技术研究所,智能传感技术中试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第三年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引擎,第四年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中心。

该平台的设立,将极大地推动河南省智能传感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的建设,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的加速落地,为郑州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中原城市群及区域创新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抓手,预期可拉动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上,对国家智能传感器的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化升级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由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庆康任专家组组长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平台产业发展、技术路线、组建单位、人才团队、建设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和论证,并形成专家意见。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总工程师何守法在讲话中谈道:“今年,省长尹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引导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小分子药物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郑州市和相关高校、企业切实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工作,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上下游产业协同联动原始创新能力,争取尽早突破智能传感器产业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加速抢占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制高点,为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助推我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向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何守法对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前期方案的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方案站位高、亮点多,符合国家和区域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对于方案的完善,要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功能定位,把握重点;要瞄准管理运行这一关键核心,在主体法人化、运行企业化、任务链条化和服务现代化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保障平台高效运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61992 2020-05-27 00:00:00 三 蒋庄德院士领衔,230多名博士加盟KeywordPh“智能传感器产业平台”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