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应对疫情大考极不平凡的一年。中牟县将围绕“东强”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抢抓机遇、做强优势、补齐短板,持续加快“强起来”步伐,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牟都市田园新城建设新篇章。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贝宁 李帅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国家、省市下达任务 突出抓好“八个聚焦” 1聚焦“双胜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疫情防控机制、措施、保障“三个常态化”。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扩大公共卫生领域投资,下大力气解决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等领域的系统性、基础性问题。 纾难解困助力实体经济。常态化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坚持把“解决企业难题的过程”作为“提振企业信心的过程”,围绕企业“六难”问题,切实把政策送及时、要素送到位、服务送到家。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大盘子。 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落实好各级促消费举措,多角度释放社会消费需求。 2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制造业。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首要战略位置,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点燃经济发展主引擎。不断壮大制造业体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 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提质。既把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又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配套产业,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支撑。加快3.5平方公里城市核心板块建设,高起点开展规划编制、高效率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招商引资、高速度推进项目。 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开展“万企上云上链”计划,推进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聚焦壮大发展势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强化区域发展协同。围绕发展规划融入、基础设施接轨、产业优势互补、创新要素承接,强化与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和“1+4”大都市区的发展呼应。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由重项目招商向重业态打造转变、全面撒网向聚焦“头部” 转变、单一产业招商向招商招才、引资引智并重转变。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抓好沿黄科创带建设机遇,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打造创新引领型平台,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推进中小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启动市民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24小时自助服务覆盖面。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以郑州市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为契机,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潜能,争创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4聚焦县城建设提质,全方位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着力打造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人居生活空间、城乡一体化格局。 大力实施城市“双改”。大力推进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全力实施“一纵五横三环七点”示范区域改造,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真空地带。深入推进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完成“一横五纵七支七脉”20条道路综合改造。加快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持续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市政道路项目138个,进一步畅通城市微循环。推进南水北调和黄河水备用水源地、绿博和狼城岗水厂建设,打造“双水源、互备用”的供水体系。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并实现智能化管理。 5聚焦城乡统筹发展,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突出示范性项目带动。围绕“一环两轴三区多点”规划,切实把“五大振兴”贯穿始终,倾力打造1个乡村振兴省级示范镇,重点打造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全县乡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 推进农业特色化发展。立足服务千万级人口大都市农产品需求,大力发展郊区现代都市农业。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发展,新建5000亩“菜篮子”工程、1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鼓励各村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千万工程”建设,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选活动。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推进规划保留村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优化完善村庄路网,新增“四好农村路”18条。 6聚焦打造美丽中牟,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抓好郑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契机,积极对接、主动参与重大课题研究、规划方案编制,充分挖掘重点项目、特色工程和文化底蕴,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中牟亮点。 打造网络化的绿化景象。以“一区、两带、三网、五美、多园”为重点,推进国土绿化提速,实施安罗高速、新国道107生态廊道绿化,着力把安罗高速廊道打造成郑东田园风光带,新增绿化面积1.4万亩;建成1.2万亩的河南省中牟森林公园、28公里的中牟首条环形森林健康绿道,为群众、游客打造风景廊、健康道、休闲圈。新增城区绿化面积 3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45%以上,主干道绿化率达100%。 构建全域化的碧水体系。加快史公湖生态水系治理,持续推进镜湖、郝桃沟、环形明渠、堤里小清河景观水系工程,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点线融合、生态良好的全域碧水体系。坚持建管并重原则,提升对生态水系的精细化管护水平。 7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为全面小康强基固本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控,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持续推动互联网金融出清,加大非法集资案件防控和处置力度。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继续专班专案、分类施策,做好问题楼盘化解。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紧密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努力实现脱贫对象稳定脱贫、可持续增收,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检验。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牢牢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定期排查、动态清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四大结构调整”,深化“五项重点治理”,探索推行新型热源替代,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四水同治”,扎实开展“清四乱”“三污一净”及河湖采砂专项整治。 8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优化紧密型医共体运行机制,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加强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提高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待遇。 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1万人次。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7所,新增学位12150个;实施中牟三高新建和中牟四高、中牟职专改扩建工程;试点推行中小学午餐配送和延时托管服务。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力争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倡导全民阅读,推进“书香中牟”建设。加快公交港湾和场站建设,新增公交车100辆。 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加强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持续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积极构建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政策衔接。 继续深化社会治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开展,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