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郑州消防提请依法关停天荣汽配城
优化流程,强化急救时间窗,为患者创造生命奇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优化流程,强化急救时间窗,为患者创造生命奇迹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危重症快速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侧记(上篇)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大脑;对于创伤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把握急救“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就把握住了与死神博弈的关键。心梗患者从入院到开通血管,平均时间39分钟,最短时间10分钟;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溶栓,中位数时间缩短至28分钟;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这是一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的数字,它是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精心打造急危重症快速一体化救治体系的斐然成果。自2015年起,医院以急诊和重症医学部为切口,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目标,整合全院资源,改变模式,优化流程,打造胸痛、卒中、创伤等10个以症状为导向的诊疗中心,打造急危重症快速一体化救治体系,取得了骄人成绩。

郑报全媒体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封宁

彻底改变救治模式,多环节并行重塑优化救治流程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分秒之差,也许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刘畅说,以卒中患者为例,在传统的救治模式下,患者经由120进入急诊科,在急救车上进行院前的简单处理,到医院后先去做CT,然后送入急诊科抢救室,再请神经内科专家会诊,然后收入神经内科病区,进行相应的溶栓治疗。“我们称其为串联模式,看起来环环相扣,但实际上浪费了很多抢救时间”,完全可以通过重塑和优化流程,将救治节点前移,为患者抢回时间。

2015年,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连鸿凯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确立了“胸痛、卒中、创伤、出血、眩晕、异物、中毒、腹痛、过敏、气促”等以症状为导向的“十大中心”,建设快速一体化救治体系的发展思路。以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为切入点和总入口,整合全院资源,制定出最佳流程。

改造急诊科环境布局,实现接诊、入院、手术一站式救治

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于2015年在河南开展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组建MDT(多学科协作)团队,制定出全新的救治流程,并不断优化。这种新的救治模式,改串联为并联,把相关检查前移至急诊科甚至急救车上完成。刘畅说,每辆急救车都配备有车载信息系统、掌上超声,患者上车之后急救人员即可开始相关的检查和救治操作,并与后方信息共享。此时后方MDT团队已经集结完毕,患者一到医院即可立即进行有效救治。

实施多环节并行的串联模式救治流程,环境布局至关重要。围绕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医院对环境布局进行了彻底改造。以急诊室为中心,在10米半径以内,集合了64排CT、3.0核磁共振,介入导管室等,还配备了POCT床旁快速检验机,常规检验都可以在床旁完成。患者在急诊科就能完成各项检查检验及术前相关准备,直接进入手术室,实现从接诊、入院、到手术的一站式救治。

急诊、麻醉、重症医学科在危重病人的生命救治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院整合三个学科资源,成立生命支持技术学院,使三大学科在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能力共同得到提高。

急重症快速识别,96595一键启动多学科MDT团队

随着救治流程不断优化,急危重症快速一体化救治时间也在逐步缩短,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都走在国内前列。2019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平均D-to-B时间39分钟,最短10分钟,在2019年中国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二,河南省第一。卒中中心DNT中位数缩短至28分钟,被国家脑防委评为“示范高级卒中中心”,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授予“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称号。2019年接诊创伤患者3.7万余人,其中严重创伤248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刘畅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密不可分。围绕思想转变和技术更新,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团队反复进行培训和学习,使得每位急救人员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针对不同病症的准确判断评估能力。

“随着急危重症快速一体化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急诊就近已经不再是唯一原则”,刘畅说,更重要的标准是有资质和救治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已经实现了“急症连续性评估,重症快速识别”,通过96595健康信息平台一键启动多学科MDT团队,实现医患的一键式零距离接触。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63689 2020-06-03 00:00:00 三 优化流程,强化急救时间窗,为患者创造生命奇迹KeywordPh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危重症快速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侧记(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