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中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拄着拐杖 上讲台的“托管妈妈”
关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拄着拐杖 上讲台的“托管妈妈”
中牟女教师用爱抚平 “隔代教育”的缺失

5月11日上午,中牟县晨阳路学校复学。四一班班主任李拴巧早早站在学校大门口,注视着一个一个迎面走来的孩子。“老师好!”学生张嘉铭抬手敬礼,“老师我特别想你。”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天孩子嘴里不停嚷着要开学了,要见到李老师了,非常高兴。”站在学校大门口,张嘉铭的奶奶李艳菊看到孙子和李拴巧老师互动的情景笑了,“这孩子就跟李老师亲。”

李拴巧,今年39岁,中牟县晨阳路学校老师,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李淑娟 文/图

A

看着孩子手捧奖状

我哭了

“以后你不用提前来,放学后我辅导嘉铭……”今年66岁的李艳菊怎么也忘不了李拴巧老师说过的这句话,还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偿为后进学生补课,让他们全家都不会忘记,让很多学生家长都不会忘记。

李艳菊家住中牟县万滩镇、刘集镇和大孟镇三镇交界处的董岗村,孙子张嘉铭今年8岁,在晨阳路学校上二年级,张嘉铭上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就是李拴巧。

李拴巧告诉记者,张嘉铭性格孤僻、少言寡语,课堂上被提问时一动不动,下课也只是坐在教室里默不作声,不和同学玩。

李拴巧通过家访了解到,张嘉铭的爸妈在外打工,和孩子聚少离多,爷爷奶奶识字少,和孩子没有太多沟通,“隔代教育”使张嘉铭备感孤单。

为了不让孙子落掉家庭作业,李艳菊每天下午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赶到学校,等学生走完了,她就跟着李拴巧来到教室,把词语一个一个抄下来。“看着老人认真的表情、吃力的动作,我能感到她对孩子无私的爱。”李拴巧说,“老人还要照顾90多岁的母亲和患脑血栓后遗症十多年的老伴,我得帮帮她。”

李拴巧对老人说:“以后你不用提前来,放学后我给嘉铭补课,我辅导他把作业做完后给你打电话,你再来接他。”在课堂上,李拴巧有意多提问张嘉铭,让他多说话,不断鼓励他,让他恢复自信,课间时间,李拴巧主动找到张嘉铭给他讲故事,逗他玩儿,张嘉铭渐渐露出了笑脸。“孩子刚进班时只考了30分,后来数学考了110多分,语文考了90多分。”李艳菊说,“开家长会时,孩子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进步奖,我站在讲台下看着手捧奖状的孩子,我哭了。”

B

那天放学,我经过她的教室窗外

采访中李拴巧向记者介绍,小学一年级正是孩子打基础的时候,很重要,爸妈工作早出晚归没时间辅导孩子作业,家里的老人们有时间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幼儿园到一年级是个适应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协作。

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李拴巧又联系了几个不交作业、上课提问不会的学生家长,提出要为这些学生补课,得到家长们的一致感谢。补课时,李拴巧先把当天学的知识复习一遍,不会的单独辅导,然后再让孩子们写作业。这一做就是4年,随着辅导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家长也越来越放心。“我给课后辅导班建了个微信群,哪个孩子作业完成了我就在群里呼叫家长来接,等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学校,差不多就七八点了,我再辅导儿子学习。”李拴巧说,“孩子们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家就可以早点儿睡觉。”有人看她这么累,问她图啥?李拴巧笑着说,当老师是个良心活儿,要问心无愧,“学生承载着多少个家庭的梦想,也许我能改变他们的一生,我想让我的学生们都能走出去。”

周硕涵是个小女生,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每次上课都不敢抬头,总是躲避老师的提问。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每次上课李拴巧都会尽量提问一些她会的知识点,在她回答正确后,李拴巧就会带着全班同学为她鼓掌,赞扬的声音多了,信心也多了,周硕涵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李拴巧告诉记者,周硕涵的父母外出打工,没人管她的学习,在刚开学的一两个月里,连简单的汉语拼音都不认识。“孩子虽然小,也能听懂道理,我采用鼓励性、赏识性的教育方式帮助她健康成长、塑造独立人格。”李拴巧说,“班里这样的同学很多,我就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和晚饭时间给他们辅导。”

晨阳路学校校长周瑞增说,有一次放学后,他看到李拴巧班的灯还亮着,以为忘记关灯了。“结果我在窗外看到,李老师正和一群孩子在说什么,我听不清,但是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能猜到,李老师又在帮那些家长没来接的孩子开小灶。”周瑞增没有打扰,轻轻走开。

周瑞增说,自2016年以来,晨阳路学校所在的刘集镇基本实现了全域城镇化,由于劳动方式的变化致使部分家长没有精力和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隔代教育”的现象。李拴巧发现“隔代教育”群体学生更需要情感上的关爱和学习上的辅导,于是4年如一日义务承担起孩子的看护辅导责任,成为名副其实的“托管妈妈”。

C

学生们在等我,我不能失信于他们

张嘉铭的奶奶李艳菊向记者讲述了她亲眼目睹的一件事。“那是个冬天,放学后我去学校接孩子,当时一群孩子都在教室听李老师讲课。”李艳菊说,“我看到教室外面一个孩子来回转悠,就问他怎么不回家,孩子说他在等妈妈。我问‘你妈妈是谁?’孩子说是正在给学生补课的李老师。我让孩子进教室,外面太冷。孩子说‘妈妈不让我进,怕我捣乱’。”

晨阳路学校其他老师说,李拴巧以校为家,带着儿子住在学校,常常为了给学生上课而让自己的孩子在教室外面等着,因为教室里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她。

记得曾经有一个周末,李拴巧在学校为学生补课,4岁的儿子发高烧,李拴巧的父母催她赶快带孩子去医院。可是补课无法中断,李拴巧只好让两位老人带孩子去看病。“孩子正难受的时候,我这个做妈妈的却不能在身边陪他,因为教室里有一群在等着我的学生,我不能失信于他们。”

2018年,李拴巧的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她的公公也因身患重疾住进医院,“丈夫是独子,父亲也只有我和妹妹两个孩子。”强忍悲痛,李拴巧白天在学校坚持工作,下班后就到医院和妹妹轮换照顾父亲,早上再返回学校上课……一段时间下来,李拴巧瘦得脱了形。没多久,李拴巧的脚又摔伤导致骨折,但她没有停下来歇一歇,拄着拐杖就上了讲台,“我不能请假,不然就会耽误学生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李拴巧说。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勤奋而踏实,执着而敬畏,她把讲台当做苗圃,把课堂当做花园,她无时无刻不在倾注心血,用心滋润,又用海的时光静守春暖花开。”周瑞增如此评价李拴巧。

李拴巧在教学笔记中这样写道:“如果说学生是花,我愿意做滋润学生纯洁心田的雨滴;如果学生是树,我愿意做伴随他成长的灿烂阳光。从教20年,我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挚爱的孩子,把满腹的热忱献给了不悔的教育事业,把青春年华撒满了这三尺讲台。我在这片净土辛勤地耕耘,享受着这平凡又崇高的生命价值。”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执教20年,初心不改、使命不弃。李拴巧说:“我愿在平凡中恪守,在追求中执着。做一名学生信任的教师,毕竟无怨,终将无悔。”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64512 2020-06-05 00:00:00 五 拄着拐杖 上讲台的“托管妈妈”KeywordPh中牟女教师用爱抚平 “隔代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