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时报 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6
“端午香包巧手做”
让文化遗产 融入生活
农民变身“带货网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端午香包巧手做”
志愿者走进社区手把手教做香包传手艺

本报讯 6月10日,家住新郑市新烟街道办事处解放路社区的居民冯秋花,早早地带着6岁女儿郭炫烨来到了解放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大家共同参加由新郑市慈善总会、新烟街道办事处解放路社区、郑州群创志愿互助中心、新郑市春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爱在黄帝故里公益慈善项目“端午香包巧手做”走进社区活动。

冯秋花与其他前来学习香包制作手艺的人,都被眼前花花绿绿的香包世界所征服。“妈妈,这个怎么做得这么漂亮!这个小狗狗好可爱!妈妈你也给我做一个吧!”郭炫烨小朋友拿起一个绣着福字的香包爱不释手,边欣赏香包边问香包的制作者、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艳:“阿姨,这个香包闻起来有种‘怪怪’的味道,它里面装的是什么?”

张艳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造型为“鱼”的香包告诉郭炫烨:“香包起源于黄帝时代,初创于嫘祖。新郑作为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建都创业地,无疑是香包艺术的原生地。香包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香包作为装饰品、护身符和挂件,可大可小,寓意美好、吉祥与健康。香包里面装有十几种名贵的中草药,比如这个雄黄、冰片可以驱赶蚊虫防叮咬,适量的朱砂对小孩儿可以起到镇惊、提神等功效……”

简短的启动仪式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女红工艺代表人王彩红,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艳,师家膏药制作技艺传承人与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一对一、面对面传授香包和膏药的制作方法。

“在志愿服务中通过讲非遗故事、皮影、剪纸、香包制作等大家喜欢的非遗项目,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孩子们对民族根文化的了解,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开展‘泥塑互助计划’,利用传承人的工作室组织残疾人士学习泥塑、香包制作技艺,为其提供就业机会,成功实现文化助残的目的,通过开展‘香包精准扶贫计划’,由非遗传承人志愿者对贫困家庭成员传授香包制作技艺,成立‘合作社’形成产销体系,使贫困家庭走出困境,走向致富的道路。”非遗扶贫计划负责人马守国说。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王建伟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66136 2020-06-12 00:00:00 五 “端午香包巧手做”KeywordPh志愿者走进社区手把手教做香包传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