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非遗“上云”,活了!靓了!
中超开赛时间可能再次推迟
锋线巴西双煞再显威 建业天津热身2∶0取胜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到博物馆纪念馆体验厚重文化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非遗“上云”,活了!靓了!

今天,是我国第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近段时间,尤其是疫情期间,非遗传承人借助直播、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各大平台展示、传播、推介作品。非遗“上云”,为这一个个在漫长岁月更迭中炼就的智慧之钥,披上了新时代的时尚外衣,成为一时之风潮,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杨丽萍 文/图

古老非遗“云端”蝶变

“原来河南有这么多好玩的物件、珍贵的制作技艺……”作为我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组成部分,在6月6日、7日的两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河南2020非遗购物节”线上活动直播推介中,镇平玉雕、耗辣椒制作技艺、老粗布制作技艺、钧瓷烧制技艺等众多非遗项目在直播间亮相,吸引超过55万人次观看,网友点赞:“古老非遗活了!靓了!”

作为非遗大省,我省非遗传承人尝试非遗“上云”的不在少数。省级非遗项目(面塑)、新乡市非遗传承人(面塑)刘玉伟就是其中一位,“网课、网店、直播等非遗‘上云’方式,能让非遗项目直接面对全国甚至全世界,是非常高效、便捷的宣传和推广手段。”

年轻的省级非遗孟津剪纸传承人畅杨杨也做了诸多“上云”尝试,“我发现大众对剪纸从题材到我与剪纸的故事,都充满好奇。”对已学会借“云”发力的畅杨杨而言,非遗“上云”绝不仅是直播卖货,而是用精心打磨的内容,以此完成对剪纸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在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汪振军看来,非遗“上云”是疫情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是基于非遗线下传播受到影响从而转向网上传播的一种理性选择,也是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的一次蝶变。

手工艺人“云上”创新

“疫情之下,当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等无法开展,活态传承与传播受到影响,网络传播拓展了非遗传播的新渠道,开辟了非遗传播的新天地。非遗‘上云’打破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非遗走出狭小的天地,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认知与认同,大大提高了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汪振军说,非遗“上云”使非遗传播以一种新面目出现,让古老的文化变得时尚,非遗变得年轻。

“手艺人们销售的产品其实已经不单是作品,可能是课程,也可能是视频本身,非遗‘上云’要求我们一品多能。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流量不足,不懂操作,缺少专业团队各平台等问题,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非遗‘上云’一定会成为手艺人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刘玉伟说。

非遗“上云”大有可为

据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较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目前,郑州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00余人,为非遗“上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汪振军说,非遗“上云”是个新生事物,希望社会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非遗人也要思考如何以新内容、新形式、新创意、新模式传播和传承非遗。“在适应这一新趋势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与品位,不要过度跟风和随大流,不要为了点击量而剑走偏锋、哗众取宠。非遗人需要更多的定力和耐心,认真做好自己的作品,这才是传播制胜的根本之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66415 2020-06-13 00:00:00 六 非遗“上云”,活了!靓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