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12日,雁鸣湖镇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全峰作工作报告。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形势,雁鸣湖镇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表现稳健,镇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73亿元,增幅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万元,增幅9.3%;粮食总产量完成2.1万吨,完成100%;税收收入完成2.0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先后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示范镇”“郑州市最具发展潜力旅游特色示范镇”“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并在2019年10月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崔合林 通讯员 衡利敏 文/图 强基础、提品质,城镇建设持续改善 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镇区社区东安置区剩余4栋安置房已完工并分配到户;西安置区续建24栋安置房主体封顶。同时,社区配套、管理更加完善、精细。建成社区基本实现了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双入驻,“两覆盖四互动一志愿”社区治理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在路网项目建设上,国道107和官渡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省道312路水稳基层已完工,正做沥青面层;文星路、东村路、纬四东路、归月东路、归月西路已建成通车。在公服项目配套上,东漳污水处理厂正式收水运营,6个新型城镇化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全面推进,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开工建设;镇区规划区的20座公厕,已建成并投入使用7座,基本满足城镇建成区功能需求。 强产业、促转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丁村、小朱率先引进“跑道养鱼”项目,改传统高产池肥水养为大池塘生态循环养。在沿黄500米内打造了16公里5500余亩的优质林果观光采摘带。在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上,已与省农职院达成框架协议并完成选址,高标准建设新特高效农产品研发种植基地。 增底色、美环境,居住品质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新增田间林网、围村林网、沿黄果林、村道生产路行道树3400亩。完成雁月大道25万平方米廊道绿化,辖区绿化总面积达4.3万亩,绿化率达32%。 村庄硬件环境逐步提升。完成村道生产路新建项目5.4公里;结合“四好”农村公路治理,完成村道及生产路路肩修复65公里;投入近3000万元实现了镇域19个行政村农电配套全覆盖;投入460余万元启动并完成13个行政村田间排涝工程,全面疏通、解决了辖区原始田间排水排涝系统淤堵、损坏问题。同时,九堡、小店县级美丽乡村试点工程扎实推进。 镇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启动万庄、小店、九堡、辛寨等4个村的改水改厕工程;坚持将“路长制”和镇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相结合,规范建立1.3万平方米的镇区临时集贸市场并投入使用;坚持并完善环境卫生月考核评比制度,2019年共评选出卫生标兵8250户,涉及奖励资金3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及保留村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工作,累计清除建筑垃圾50余万吨,拆除违法建筑5万余平方米,河湖清四乱点位115处,腾退万庄、小店、九堡、辛寨四个试点村集体建设用地约400余亩,清理乱堆乱放杂草棍棒800余处1万余立方米,辖区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严整治、保平安,全镇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违法建设“零容忍”,先后发现违法建设11处,拆除面积共计1800余平方米,实现了“新违建零发生,老违建负增长”的工作目标。坚持落实安全生产月例会制度,共发现安全生产问题73件,下发整改通知书58份,均已整改到位。积极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彩页70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300余条;制作防溺水警示牌600多个。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着重涉黑涉恶线索的排查整治;镇视频监控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全镇域安装监控探头317个,实现镇域技防人防全覆盖。同时,严格落实不稳定因素周排查和重大疑难案件研判制度,全年共受理信访问题64件(较去年下降29.67%),化解信访问题61件,化解率达95%,无一起因调解不当而引发激化或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连续两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排名位居全县第一,荣获“郑州市平安建设优秀乡镇”称号。 聚力农旅融合,重特色、强提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调查镇域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加快推进村庄积水排涝工程建设,建立存量井位、输变电、管线、沟渠数据库,全面保障农业生产基础。深化与农业高校、院所合作,针对水产养殖和林果种植建立专业技术指导团队,提升以技兴农保障力度。以辛寨蜜桃等特新优农产品的全面统计为契机,全面发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并重点培育,不断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 健全农业多元化发展体系。着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质产品培育,提升农业生态可承载能力。在绿色种植上,以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堤南林果采摘带形成的基础上,梯次推进堤北沿黄500米优质林果采摘观光带建设;加快朱固苹果品种更新换代;扩大辛寨秋桃和小店果蔬大棚种植面积,对“一村一品”条件成熟的村扶优扶强,对其他村因村制宜进行孵化培育,实现新特优品种扩容换代。在生态养殖上,以效益为导向,找准市场定位,强化技术支持,确保以丁村、小朱为代表的“跑道养鱼”项目见效益出成果,确保蓝龙虾养殖能落地有突破,有力促进农业生态效能和经济效能的有机融合。 聚力环境改善,重质量、抓落实,着力建设宜居家园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一长三员”、河湖长制,做好施工工地、道路扬尘治理,配合做好丁村沟和赵口总干渠清淤工程建设及赵口总干渠、东干支渠的硬化绿化美化提升;积极谋划推进森林小镇建设。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提升工程及保留村电网规范改造、朱固社区、太平庄社区雨水泵站建设,以及丁村、张庄、杏街、小朱、岳庄等6个村的改水改厕工程;对镇域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计造册,按照属地原则及时跟进管护。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采取指定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各村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区常态化考核,以考促治、以考促净。规范镇区临时集贸市场管理,逐步取缔道路沿线占道经营。实施保留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年大提升”行动,对镇域13个保留村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分档次进行绿化、硬化提升。同时,按照“四美乡村”标准积极推进,打造小朱、小店2个乡级示范村和九堡1个县级旅游示范村项目建设。 聚力文化培育,重传承、强素养,着力营造文明风尚 挖掘传承传统文化。立足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扎实推行“四个一批”活动。通过全面排查,发现一批“民俗艺人”;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发掘一批“民俗产品”;通过广泛征集,汇集一批“民俗物件”;通过深入各村走访调研,积蓄一批“文化故事”。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统筹建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规范评选体系,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和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的评选活动,做到评选标准规范、评选周期固定,实现以德育人扩大效应。 强化公共文化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打造镇区社区、太平庄社区、朱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保障已有文化服务中心显示屏及相关配套正常运行,积极组织创作“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以身边人说身边事,达到教化一方群众、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目的。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