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1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刘集镇绿博家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晨阳路学校,举办了以“家乡的农耕记忆”为主题的乡土文化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以“中国文化遗产日”为契机,旨在宣传乡土文化,让辖区青少年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文化传统和文明特征。
活动共分为访谈、参观村史展览馆、制作农耕工具三个环节。活动以游戏开始,活跃了现场的氛围,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在访谈环节,社工与两位撰写村志的老师以访谈的形式,让社区内青少年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解和认识。两位老师从家乡的起源、村名的由来、人口特征、衣食住行以及农耕文化等几个方面向孩子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在参观村史展览馆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农耕工具模型尤为感兴趣,看着展柜里陈列的一件件农耕工具模型,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向老师请教它们的用途。除了教导小朋友认识各种传统农耕工具外,老师们还为小朋友们讲述了经典的农耕小故事,并结合二十四节气讲述了一些传统的谷物播种习惯,将古人智慧和经验分享给了社区的青少年朋友们,并呼吁青少年们珍惜粮食,粒粒皆辛苦。
在参观完展馆之后,孩子们需要用彩泥完成“印象最深的农耕工具”制作,同时将自己制作的工具的名称和用途讲解给其他的同学。“我做的是锄头,可以用来锄地……”“我做的是农具大全,有镰刀、锤子、大斧……”孩子们相互协作,不一会儿就制作出了农耕工具的模型,并相互介绍工具的作用。
本次活动以新颖的形式和有趣的环节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有趣的农耕世界,又近距离地了解了农耕活动中所用到的农耕工具,让社区内的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了家乡的农耕文化,铭记了家乡的历史,为做好乡土教育奠定了基础。
中牟时报 邓秀红
通讯员 杨芳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