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6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6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 革命文物保护 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强暴雨天气下如何不再年年“看海”?
30颗北斗三号 全球组网卫星 全部进入长管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单跨千米江面,创多个世界之最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
7月1日拍摄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浩瀚长江江面,一条“长虹”飞跨两岸——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沪苏通铁路也于当日通车运营。

这座“超级大桥”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长三角沿海公铁“任督二脉”由此打通。这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将长三角一体化推向更高水平。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南京长江大桥至长江口345公里江面上建成的首座公铁两用大桥,连接北岸南通市和南岸张家港市,由国家铁路集团牵头建设、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

大桥北部起点是南通市平潮镇。“潮平两岸阔”,这里江面宽广,加上入海区域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施工难度极大。“仅水下地形勘测就达到了600平方公里,地质钻孔400多个,才最终确定桥位选址。”中铁大桥院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项目负责人张燕飞介绍。

桥位附近有10余个码头和港口,日通行船舶超过3万艘。为满足通航需求,单跨需要越过千米江面。加上公铁两用桥比普通公路桥的荷载更大,建设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之前,我国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的跨度只有630米。

要“跨得稳”,首先要“立得住”。主墩钢沉井和主塔是巨“跨”的关键所在。中铁大桥局副总经理罗兵介绍,建设中运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创新性采用大节段钢桁梁整体制造、浮运、架设技术,建成面积相当于12个篮球场的沉井和330米高的主塔,均刷新了世界纪录。

为承受超千米的跨度,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拉索。建设者们经过不断论证,“量身定制”了强度达500兆帕的高强度钢和2000兆帕的斜拉索,强度为世界之最。

据介绍,大桥建成后,可抵御13级台风和10万吨级船舶的撞击。

作为“八纵八横”铁路网中沿海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沪苏通铁路通车后,将结束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百强县”没有铁路的历史,南通至上海间铁路出行最短时间将从现在的3.5小时左右压缩到1小时6分钟。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70385 2020-07-02 00:00:00 四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KeywordPh单跨千米江面,创多个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