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11版:新起点 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Q11
科技赋能绿色产业 聚力发展美丽经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科技赋能绿色产业 聚力发展美丽经济
新密市科工信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吸引优质项目落地

科技,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于一个城市而言,只有把科技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才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工业体系提供不竭动能。

围绕郑州“西美”的功能布局,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新密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领导下,新密市科工信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新材料、品牌服装、装备制造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再创新优势,吸引一大批质优项目落地生根,创新平台要素聚集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倍增行动成效彰显,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工业投资增速19.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

记者 薛璐

通讯员 王少丹 于冰洋 文/图

抓好疫情防控,把握发展新机遇

面对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密市科工信局认真落实上级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以“三送一强”活动为主抓手,聚焦重点难点,强化服务意识,精准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投产达产。

一是高度重视。按照“控保稳进抬扛”六字要求,成立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和复工流程图,实行复工承诺制,全市280家规上和1786家规下工业企业应复尽复。

二是成立专班。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督查,联合乡(镇)办、社区(村),成立由18名副科级干部组成30个近300人的工作组深入服务2000家工业企业,按照“五统一”规范、“七个一”标准、“八大员”制度,盯住三类重点人群做到“16个必查”,不断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严防疫情输入,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

三是狠抓落实。广泛动员,精心组织,以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切入点,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三送一强”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累积向企业发放政策汇编1500本、防控宣传海报2000份、疫情防控手册3万份,创新开展政策讲解线上公益课堂,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帮扶企业700余家,协调解决事项25235个。其中帮助解决用工6064人,协调贷款1.1亿元,调拨防护服3000件、护目镜3000件、消毒洗手液5000瓶、医用酒精4吨,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积极做好“煤、电、油、气、运”等各类要素保障,引导全市口罩生产企业从1家增产至10家,日产能从10万只扩产至184万只。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速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前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的全面转“正”,位于郑州市各县(市)区前列。

突出科技引领,增强发展新动能

疫情冲击之下,稳定企业主体至关重要。稳主体、活主体、强主体,激活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既是当下稳经济的关键之要,更是长远强活力的根本之策。

这目标,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扶持——

全市制定印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产业优化升级六大行动方案”“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等政策文件近20份。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会、综合体运营工作例会等制度,召开各类会议30余次。同时,“创意华夏、时尚新密”宣传推介在央视财经频道每日播出。

这目标,离不开研发资金的投入——

实施研发投入三年增培工程,持续推进实施各类研发、创新人才及后补助专项,组织真金耐材、豫兴热风炉等8家企业申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今年上半年,引导308家企业填报2019年研发费用平台数8.22亿元,预计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以上,比2018年0.52%实现倍增。

这目标,离不开科技平台的孵化——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深入300余家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和申报巡回培训,规范企业科技制度和备案管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运营有序,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院士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19家,新入孵企业43家,累计入驻204家,实现产值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研发中心数量达到144家。

这目标,离不开绩效考核的改革——

按照郑州市“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工作安排,建立组织、加强宣传、健全机制、严格标准,全面完成258家规上和1440家规下工业企业综合评价。A类企业255家优先支持;B类1273家优化升级;CD类170家转型淘汰。5月22日,郑州市亩均论英雄评价工作交流会在新密市召开,评价结果将对企业在用地、环保管控、财政、信贷等七方面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管理,努力形成资源配置更优、亩均效益更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新突破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新密科工信局围绕产业链、先进生产力和特色优势产业,紧盯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行业优强企业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密市科工信局组织实施总投资296.9亿元的科技创新、重点工业项目125个,年度计划投资102.8亿元,已完成投资23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的国家863郑州(新密)科技产业园和投资5亿元的联东U谷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0亿元的国际(郑州)时尚总部港和投资16亿元的原创女装工业园项目加快完善开工前各项手续。二是谋划实施总投资32亿元的三大改造项目60个,建文科技、新光色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利生科教建成省级绿色工厂;逸祥科技等8家企业申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康宁特等12家企业认定郑州市智能制造示范;凯翔耐材等7家企业认定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半年为全市150家企业争取各级奖补资金5363.47万元。

应对疫情冲击,着力点就在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稳定经济基本盘。下一步,新密科工信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工作任务,守底线、稳运行、抢时间、补损失,坚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深入开展“三送一强”活动,不断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加大企业帮扶和规上企业培育,促进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和全方位服务,实施好创新主体培育、绿色体系构建和产学研合作“三大工程”,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以扎实的工作实绩为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工业支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71014 2020-07-04 00:00:00 六 科技赋能绿色产业 聚力发展美丽经济KeywordPh新密市科工信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吸引优质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