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K03版:经开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经开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经开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宇通5G无人驾驶智能公交
绿色经开 滨河新城

经开区上半年在全区上下共抗疫情的同时,区党工委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实施了“机制、措施和保障”常态化,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正常轨道。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由负转正,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挥了支撑郑州发展的“四梁八柱”作用,用实际行动交上了半年的合格答卷。在河南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经开区名列前茅。

记者 王赛华

经开时报 李洪永 杨勇

通讯员 王倩/文 记者 廖谦/图

项目建设夯实

高质量发展基础

今年上半年,“双十工程”取得了良好进展。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时序任务。全区纳入考核的28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1亿元,达到时序进度;5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30个联审联批事项已全部完成。项目储备成效明显,新增补上汽发动机等省重点项目7个,拟增补市重点项目27个。132项审批事项全部完成。债券发行工作取得突破,上半年成功发行地方专项债13.92亿元,占全市的14%,排名全市第一。

招商引资积蓄后劲

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不见面”招商,“面对面”交流变为“线连线”沟通、“当面签”变为“在线签”。上半年,共谋划重点项目近70个,已正式签约项目18个。其中,郑煤机工业产业园项目、富泰华5G手机精密机构件项目总投资分别超30亿元,完成市定高质量项目招商任务;“跟谁学”中原总部项目、东风日产郑州发动机工厂扩能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包括已进入协议洽谈阶段投资40亿元的小鹏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30亿元的迪信通5G基地项目、投资31亿元的中兴新一代通信产业核心部件研发生产中心项目等。紧密对接跟进一批总部基地型项目,包括国内外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17个项目。同时,奔赴长三角等地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走访洽谈企业20余家,落实可签约项目10余家、总投资超200亿元,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

主导产业发展企稳回升

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65.5亿元,同比下降4.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稳步复苏。1~5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下降24.1%和22.6%,在严峻形势下,经开区积极克服困难,激发乘用车生产潜能,开展 “智造经开、乐享郑州”汽车展销活动,促进汽车消费,推进产业复苏,降幅逐步收窄。装备制造业逆势增长。中铁装备加快产业链协同合作,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上半年实现产值44.8亿元,同比增长25%。富泰华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实现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45.3%。郑煤机实现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8%。现代物流业持续向好。国药等医药物流、快递物流企业,与区内工业企业协同发展,复苏势头强劲。预计上半年,现代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57.2亿元,略高于去年。同时,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双汇等企业实现中高速增长,中烟完成产值121.9亿元,双汇完成产值22.5亿元,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稳固的增长点。

开放创新释放活力

“陆上丝绸之路”平稳畅通。中欧班列(郑州)在国内率先实现往返常态开行,中欧班列唯一进口运邮试点线路全线贯通,实现中部省份国际邮件双向运行。加大“运贸一体化”力度,持续拓展冷链业务,贸易代理商增加至241家。上半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439班(285班去程,154班回程),货值17.7亿美元,货重27.7万吨。“网上丝绸之路”放大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设置海外仓,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完成国家申报等工作,即将启动业务测试。优德传媒打造全省首个5G电商直播基地,开启电商销售新模式。

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65亿元,走货量4525.7万包。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注册企业1130家,新增注册资金91.5亿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创新案例全国复制推广。科技创新持续深化。引进中关村产业资源,与河南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导入科技研发、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与联通公司合作,开展5G赋能经开区数字化转型。“跟谁学”中原区总部一期投入运营。河南省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中铁装备“三个转变”研究院正式揭牌。中铁装备、安源工程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城市品质品位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三个核心板块规划建设和城市“双改”工作,城市形象实现整体提升。聚焦核心板块建设。起步区核心功能区深化方案初步完成。加快推进“双改”工作。市定“一环十纵十横”道路完成工程总量的70%;建成御风公园等公园游园16个,全区重点区域和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全面贯通,形成了两条高标准生态闭环系统;滨河国际新城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提前完工;安置区开工33个项目,完成8700套安置房“四证”办理;城乡接合部改造拆除违建70余万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80万立方米,推进尚岗杨公园等一体化改造,在5月份全市城乡接合部改造工程考核中,经开区排名全市第一;老旧小区改造一期11个小区已完成规划设计,正稳步推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千百十”道路创建和示范道路建设,累计完成43条,占全年目标的33%。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率先在全市建成垃圾分类中心,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在全市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综合考核中,经开区4月、5月连续两个月排名全市第一。

提升营商环境

让幸福感“更上一层楼”

全面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及时出台政策措施。优化工程项目建设时序,推行“拿地即开工”“亩均论英雄”。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实行“不见面”智办、“店小二”帮办、“一张网”通办、“跑一次”即办,开展“周末不打烊、服务不打折”和延时服务活动。全力打造经开涉企特色“一件事”,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领照即开业,3小时内领取公章执照。环评报告审批时间由30日压缩至5日,重大民生工程 “即受理、即审查”,不动产登记1小时可办结。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改革,通过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再造流程,工程建设涉及的142个事项,已全部录入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建立完善领导分包服务、企业接待日、银企对接等服务机制,营造了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民生福祉件件温暖人心

省、市分别交办的9项和19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5个棚改项目,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137套,青年人才公寓和产业工人公寓稳步推进。教育医疗蓬勃发展,建成幼儿园4所、小学2所,新增学位2500个;郑州七院滨河院区、郑大二附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顺利。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架空线缆入地改造24公里,建成变电站2座,新增停车泊位2400个,开展雨污管网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公厕革命”,如厕难、停车难等问题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上半年,经开区大气综合指数为5.4,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下降率18.6%,排名全市第一。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加强理论武装,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工委会议第一议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持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开展“五一”节前廉政谈话会、召开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责任”述责述廉测评会,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目前全区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樊福太表示,经开区今后将进一步提振精神、奋发有为,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做出应有贡献。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73855 2020-07-17 00:00:00 五 经开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KeywordPh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