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登封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化
登封以文旅融合高质量 书写“诗和远方”新篇章
在观星台
桃李不言自成蹊 登封文坛擎大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桃李不言自成蹊 登封文坛擎大旗

李白、杜甫、杨兰春等,古往今来,那些镌刻于嵩山上的文人墨客,用文字和艺术构筑起华夏辉煌悠久的文明。如今嵩山聚集更多优秀的文化人士,构筑了嵩山文化的风骨和嵩山文化现象。为此,本报联合登封市文联开设“文艺嵩岳”专栏。本期讲述登封市作协副主席吕金超的艺术人生。

吕金超是一个热爱诗、钟情于诗的人。因为执着,他的一生充满诗意。他是中华诗词学会、河南作家协会、河南儿童文学学会、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理事,郑州诗词学会副会长,登封市作协副主席,登封嵩山诗社社长。他曾出席河南省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和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引领登封文艺创作和发展,被誉为登封文坛的擎旗人。

登封融媒记者 高鹏敏 王银贵

爬格推敲 走出诗意人生

吕金超从少年时期就酷爱文学,经常参加省市级及国家文联组织举办的笔会和创作活动,工作之余,只要灵感来潮,他就创作诗歌,写散文,也写小说,兴趣广泛而富有激情。“孤灯夜半照寒窗,阵阵寒风透骨凉。喜览轩西天上月,清辉缕缕化诗行”,这是吕金超给自己写作的画像,因为诗歌,让他的心永远年轻。

因为热爱,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吕金超先后在《向阳花》《海燕》《诗刊》《中华诗词》《诗词世界》《诗国》《当代》《中国诗书画》等多家公开报刊发表作品。特别是近些年来,他在诗词创作上下足了功夫,每年在县域外刊物发表诗歌都达70余首。由于长期坚持,他先后出版了个人诗集《笑对人生一路歌》《追梦》,小说散文集《听雨》,散文集《那些人,那些事》等文学书籍。

乐做园丁 培育桃李芬芳

吕金超不仅热爱文学,创作了一大批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还甘作园丁,培育文学新人。从1973年他任石道中心校校长起,至今已先后成立了“十月诗社”“颍源文学社”“嵩苑文学社”“少林文学社”“晨曦文学社”等文学社团组织,相继创办了《新苗》诗报、《十月》《嵩山诗坛》诗刊、《嵩苑》《少林风》社刊、《登封五中》《少林中学》《晨曦》社报,开设了诗词研修班,举办了“新登杯”“劲牛杯”等诗歌大赛,激发了诗人心中的创作热情,培养了一大批小作家和文学新人,发表了大量登封业余作者的文章和诗歌,推动了诗词创作走向和登封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为登封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吕金超所到之处真是一路风雨一路诗,正像诗人马怀亮在《河岳诗词》上写的《赞吕金超老师》里表述的那样:“嵩阳走出好园丁,希望事业建奇功。桃李满园遍天下,栋梁贤才映日红。”

老骥伏枥 暮年壮心不已

作为一个诗人,吕金超写了几十年的新诗。他还对格律诗产生了浓厚兴趣,研究古体诗,邀请登封的几个诗词爱好者到郑州诗词学会听格律诗词知识讲座,学习和写作格律诗。吕金超认为,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登封位于天地之中,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名句。他孜孜以求地研究诗词、创作诗词,以此来传承嵩山文化、歌颂家乡、歌颂祖国,正是体现了一个文学作家、诗人所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正像他在《笔耕》里所言:“夜夜对孤灯,爬格勤笔耕。好诗千古事,志在最高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73945 2020-07-17 00:00:00 五 桃李不言自成蹊 登封文坛擎大旗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