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抗洪防汛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7
逆流而上:重建家园战役已打响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直击江西鄱阳抗洪自救一线
逆流而上:重建家园战役已打响
74岁的昌洲乡南湖村村民陈爱平是一名老摆渡人,每天都要驾着船给几位坚守村中的干部送水送饭
昌江在鄱阳县境内一分为二,5公里后又汇流到一起,形成了全部被江水包围的昌洲乡

“儿子都满月了,还不能回家,谁不急?”30岁的徐成柏一脸焦虑。从洪水中“逃”出来的一家七口,在鄱阳县三庙前乡一中安置点已经住了11天。至今,他的家乡——昌洲乡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水里泡了整整12天,洪水还没有退。

毗邻鄱阳湖的鄱阳县,成为7月以来南方18省市洪灾的重灾区,而昌洲乡是鄱阳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15个行政村3万多人全部受灾,民房、农田、池塘、道路等全域被淹。昌洲乡也成为江西省目前受淹最严重的乡(镇)。

徐成柏的家位于马湖村,离圩堤不远。一个漆黑夜晚,在惊闻昌洲乡中洲圩发生180米决口——鄱阳湖最大一处溃堤后,他抱着仅20天的婴儿和家人仓皇出逃。

断电停水、房屋倒塌、早稻绝收、道路损毁……来势汹汹的特大洪水,让鄱阳县的不少乡镇满目疮痍,经历了最难熬的时光。

“鄱阳,雄起!”面对灾难,一场重建家园的战役已经打响。灾区的人们开始积极自救,抢插秧苗,抢修道路,恢复生产,重新营业,一派繁忙景象……自立、自强的力量,在鄱阳灾区不断壮大,孕育着希望,缔造着未来。

郑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石闯

翟宝宽 周甬 刘小涛

发自江西

“水过腰了,家还是进不去”

“出来十天了,特别想回家里看看。”7月20日上午,昌洲乡昌江大桥桥头,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这里值守,为少数确需回村的村民进行登记。30岁的徐成柏身在其中。桥的另一头,是徐成柏浸泡在水里的马湖村的家。一路向前,积水四溅,他站在家门口不远处,徘徊了一阵子。

尽管洪水退去了一些,但穿着水裤的他几次上前,又不得不退后。“水过腰了,有些危险,还是进不去,东西拿不出来,急人。”看着被淹的房子,徐成柏的眼圈泛红了。这里熟悉的一切,在他看来,已经变得陌生了。

一个月前,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家里添丁了。然而,持续的暴雨让他的心揪了起来,直到7月9日这一天。那一夜,他和全村人一样不敢合眼,不停地往楼上搬东西,心神不宁地一会儿看一下微信,生怕错过什么,“要是熬到天亮,这个劫就躲过去了”。

不仅是马湖村,昌洲乡所有村庄的人们都备受煎熬,苦苦等待着一个结果。晚上9点多,紧急的锣声还是响起来了,徐成柏明白,中洲圩还是倒圩了,洪水很快就进村了。“开着农用三轮车,把老婆、孩子、母亲先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他有点不甘心,又折返回来,和父亲继续抢救家电、物件。直到洪水淹到膝盖时,他害怕了,和父亲仓皇逃了出去。

次日上午,徐成柏一家七口住进了安置点。妻子正在坐月子,身体虚弱。小儿子仅有20天,稍有不适,就哭哭啼啼。每天的饮食、洗漱、喂奶、住宿等也成了难题。从记事起,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家。事后才知道,中洲圩决口达180米。

“从中洲圩溃堤到被淹,只留给我们4个小时。断水断电,时间非常紧迫。全员出动,干部们最后走,最终无一伤亡。”昌洲乡乡长范先军一脸疲惫。他告诉记者:“昌洲乡四面环水,这次全域受灾,2万亩耕地被淹,紧急转移人口1.4万人,集中安置2000多人。”

范先军说,在全民抗洪中,乡里有一支50余人的民兵队伍,其中年长的已有63岁,年少的只有18岁,“为了守护、重建家园,他们冲锋在前,做了很多感动人的事情,令人钦佩”。

“在一线,心里才踏实”

昌洲乡是江西省目前受淹最严重的乡(镇)。7月18日,中洲圩决口完成合龙。虽然放晴了几天,但因鄱阳湖支流昌江水位居高不下,这里的水位一直持续至今,退水成了一大难题。

同样的险情还发生在地处赣、皖两省交界处、被誉为“江西北大门”的千年古镇——石门街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5万人。“这些天,洪水的视频刷屏了。这些被淹的地方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啊,谁不揪心呢?”

7月7日,皖南山洪一泻而下,来势汹汹,石门街水位激增,最高达30.58米,属百年一遇。“8日又下了一天暴雨,洪水涌进镇区,淹没了街道和商铺。政府大院也被淹了。”石门街镇党委委员孙京波说,全镇大部分村已进入“看海”模式,这是从未有过的。

“危急时刻,争分夺秒,让群众第一时间转移是头等大事。”疾雨中背起老人,抱出孩童,抬起孕妇……救援人员、干部、志愿者等,逆向而行,成为“逆行侠”和“摆渡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大营救。石门街镇共转移群众2368人,集中安置568人。

石门街镇党委书记邹明水告诉记者,7月7日至10日短短几天里,损失巨大,全镇受灾人口达1.96万,共4077户,倒塌房屋7间,集镇、村庄沦为一片泽国。农作物受灾面积4.87万亩,成灾面积4.14万亩,绝收面积1.55万亩。与此同时,全镇的堰、坝、道路、管网、环卫、基础设施等也是损毁严重。

“洪魔面前,我们在与时间赛跑。很多人冲在一线,连续几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困了,就在救灾现场眯一下。”在邹明水看来,坚守在一线是应尽职责,“在一线,心里才踏实。”

“生产自救,一起渡过难关”

“本来早稻都成熟了,洪水一来,全毁掉了。”7月19日上午,在石门街镇石门村一处稻田里,52岁的曹昌水欲哭无泪。作为种植大户,他承包了约400亩农田,前几天抢收了两三万斤早稻,其余的几十亩都被冲毁了。还有一些种植大户损失比他还惨重。“辛苦了一阵子,白干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

当日上午,一群身穿红马甲的保险理赔人员来到农田,为受损农田进行理赔。“受灾后,政府第一时间与各大保险公司协调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早稻绝收的,按每亩700元赔偿,部分损失的,按每亩560元赔偿。中稻绝收的,按每亩280元赔偿。”石门街镇农业综合站站长杨顺庆说,“走的绿色通道,只需要3天就能拿到理赔款。”原本愁眉苦脸的农户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笑容。

“我们这里洪水涨得快,退得也快。”随着洪水退去,全镇在做好灾后清淤、防疫消杀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灾后自救恢复生产,开展抢收抢种,减少灾害损失。

“往年都是人工插秧,这几天,上面调了插秧机过来免费帮我们插秧。一台机器作业量抵过去的20个人。”受灾农户沈良南说。令他欣喜的是,秧苗也是免费提供的。后来他才知道,鄱阳县委、县政府向受灾严重的石门街镇支持了3万斤种子、400亩秧苗,已于17日全部发放至村民手中。

在枫术村,由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协调的第一批6万尾鱼苗也送到了一些受灾群众的手中。“洪水中,很多鱼塘被冲毁了,我们希望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和石门街镇一样,洪水退去后,鄱阳县多个乡镇第一时间开启了生产自救,坚定信心,重建家园。

7月21日下午,在鄱阳镇朱家桥村昌江圩堤上,村干部许金龙戴着红袖标,和几位同事巡堤。水位高涨的昌江一片浑浊,附近一些低处的房屋被淹。看着滚滚江水,许金龙眼里闪过一丝担忧。但他说,在这节骨眼上,抗洪及重建家园是最大的事情,“一刻都不能马虎”。他的妻子也是志愿者,忙得无暇顾及彼此,“偶尔会在微信里说句话,为对方加油!”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74547 2020-07-22 00:00:00 三 逆流而上:重建家园战役已打响KeywordPh直击江西鄱阳抗洪自救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