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5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NEWS
君且请看新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君且请看新郑州
□河南日报记者 董林 徐建勋 王延辉 薛世君
城市变得更美丽宜居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秀清 图

编者按

昨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郑州城记”首篇“君且请看新郑州”,对郑州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带来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城变”进行报道。本报今日全文予以转载。

时维盛夏,黄河之滨,郑州,凝翠叠绿、生机勃发。这座母亲河边的城市拔节成长的迷人风姿引人瞩目。7月20日至21日,郑州市党政考察团在上海考察学习,并举行郑州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市情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标上海国际大都市,谱写强劲发展和开放合作新篇章。

“跳出郑州看郑州、跳出河南看郑州、跳出中国看郑州,以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谋划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7月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谋划事关郑州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保持奋勇争先的竞进姿态,郑州正以一系列“城变”,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让群众绽放更甜笑容。

“就这几个月时间,一个新的天地‘蹦’出来了!”家住郑州市二七区的白海亮老人虽年逾八十,但身板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现在生活跟着环境一起美起来,每天就想多走走转转。”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郑州市坚持“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这一方向,紧盯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努力打造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的地位,往往取决于城市能级和品质。去年11月份,郑州市全面启动了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拉开了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的大幕。

最是蝶变动人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郑州市主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与发达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走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发展路子,以高品质城市建设管理带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功能质变、地位提升,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

改“道路”为“街区”——

以道路有机更新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翠叶繁枝,筛落无数细荫浅影。

驶入城东路、航海路附近,一方清爽爽的景致映入眼帘:路面宽阔平整、标线标牌色彩亮丽、景观绿化赏心悦目,仿佛“车行画中”。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机非混行、交通不畅、管线密布、违建林立之地。

城市环境的质量,往往与生产要素集聚的质量、集聚的能力成正比。“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最大的公共产品。”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说,现代城市,宜居才能宜业,没有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会有好的发展环境。

道路是城市的筋骨,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郑州以道路有机更新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形态业态功能更新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如火如荼的道路综合改造中,郑州城市“更新”更清新。

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是最大的民生。按照“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人车分离、非机分离,人行道贯通、非机动车道贯通,行人过街设施增加”的“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建设理念,航海路道路综合改造工程试验段重点实施“三行”系统贯通,增设中央绿化分隔带、树穴连通绿化带、路园一体景观带,优化道路断面、架空线缆入地、改造沿街立面,完善“城市家具”,打造立体U型空间,硬生生的道路变成了有味道的街区。

“一天一个样,每天不一样。”负责航海路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的吴黎鹏颇有感触地说,“现在一到傍晚,路两边休闲散步的人就多起来了。”

道路改造提升的是市民出行体验,更是城市品质。“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全长388公里,按照“做好示范、滚动推进”的原则分步实施。为避免盲目铺摊子、影响城市正常运行,郑州市针对重点道路各选取1~1.5公里作为试验段规划设计、先行建设,之后通过有关部门、专家、市民代表会审后再铺开全路实施,力争明年全部完工,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和慢行系统,让主干道更加通畅有序、支小路更有生活味。

“连心里,牵手走,走到你的心里头。”连心里是一条南北长约800米的小巷,红墙绿瓦,花木扶疏,一头连着二七区民政局,更添温馨浪漫。顺着胡同走到政通路,顿时置身“马路花园”,一步一景,心旷神怡。这是郑州市科学规划、精细打磨美丽街区的缩影。

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致。桐柏路、嵩山路、京广路、未来路、经三路、黄河路同样也在“美丽蝶变”,单纯的道路转向街区、片区打造,逐步营造出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道路空间。如今,1000多条有历史有文化的绿色街、便民街、特色街出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不少路段成了“网红打卡地”。

道路之变,变出城市之韵;城市之变,变出生活之美。一条条道路犹如舞动的彩练,延伸着城市风景,塑造着城市气质,承载起民生幸福。

使“忧居”变“优居”——

郑州的繁荣离不开老城区的繁荣

“你看像不像高端小区?这下真成‘新村’喽!”郑州工人新村62岁的居民芦雪琴已经在这里生活了37个年头,从未像现在这样觉得舒畅又幸福。

工人新村建于20世纪50年代,不到0.2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汇聚了300多家商户、近1万常住人口,日均人流量超过7万人。

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架空线缆密织如网;空气里弥漫着油烟味、地面上渗透着垃圾油……回想以前脏乱差的环境,居民们直摇头。可说到现在,大家喜上眉梢。“楼还是那栋楼,房还是那套房,可里里外外大变样啦!”

“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啥问题突出就解决啥问题。”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董青丽深有感触地说,“改造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好违法建筑拆除、视觉污染清理、‘住改商’科学整治的‘减法’,做好功能提升,配套设施、服务提质的‘加法’,‘面子’‘里子’同步改,真正使改造的过程成为凝聚群众力量、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

城市更新,羽化成蝶。如今,漫步工人新村,如同走入“画卷”中。居民楼穿上了“新衣”,精品微游园院落式布局,街道两侧林木葱郁、人车分离,体现工人奋进精神的文化墙扮靓街角,社区医疗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城市书房和邻里中心一应俱全、温馨整洁。老小区改出了新面貌,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

郑州绿云小区有着诗一般的名字,曾是郑州有名的园林绿化小区。可一晃近30年过去了,社区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缺失,绿地沦为菜地,道路变成“停车场”,成了典型的“问题小区”。

改造,迫在眉睫;提质,刻不容缓。怎么改?不搞“一刀切”,一切听民意。自去年绿云小区改造以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在充分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基础上,创新实施了“党建引领、群众下单、党委接单、共建做单、共享结单”的微改造模式,建议是“吵出来”的,方案是“量身定制”的,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老树”,也可以“开新花”。现在,走进绿云小区,大门口宽敞舒朗,进门路干净通畅,人车清晰分流,满园苍翠雅致……“老来有福啊!以前小区脏乱差,都不想多出门,改造后,灯明、路平、行畅、景美,吃喝玩乐都有好地方去,幸福感、安全感自然也就来了!”86岁的绿云小区居民卢万顺身体健朗、口齿清晰。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更是社会治理项目。“小区改造,从哪改、怎么改?从群众的需求出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小区有机更新的过程变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引领小区自治的过程,真正改到群众的心坎上。”郑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红军说。

“螺蛳壳里做道场”,郑州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陆续上演“变形记”,不仅有整洁有序的“面子”,更有舒适愉悦的“里子”。2019年至2021年,郑州市分类别、分层次改造主城区1833个小区,涉及7584栋楼,惠及30万居民,今年年内完成60%改造任务,让“忧居”变“优居”。

城市品质提升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践行为民初心的民生工程,也是积聚区域发展优势,参与更高层次竞争的重要举措。

老城区是一个城市人口集聚度最高的地方,是一个城市最有文化积淀的地方,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个性,蕴藏着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些发展好的城市,没有一个是新区繁荣、老区衰落的,郑州的繁荣离不开老城区的繁荣。”徐立毅表示,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彰显老城区魅力,激发老城区活力,促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把郑州“立”起来。

请继续阅读AA06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75343 2020-07-24 00:00:00 五 君且请看新郑州KeywordPh□河南日报记者 董林 徐建勋 王延辉 薛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