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款理财产品是不是保本的?”以前,很多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可能最常问起这句话。2018年金融机构“资管新规”发布之后,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日前,央行发布最新公告称,“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1年底。业内人士表示,延期后金融机构有了更多的整改时间,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投资者理性认识净值型产品波动,并形成合理预期,时刻牢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 郑报全媒体记者 倪子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按此前的工作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2020年底结束。 近来,市场中不乏资产新规过渡期需延长的声音。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后,市场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新老产品衔接进度不及预期。目前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整体的规模仅为一半左右,而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只剩下半年时间,明显与净值化转型进度不匹配。因此,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显得很有必要。 7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审慎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延长1年至2021年底。 关于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原因,央行表示,此次过渡期延长的政策安排,综合考虑了疫情冲击、宏观环境、市场影响、实体经济融资等因素。 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银行理财产品以其“刚性兑付”的特点,一直是投资者争抢的“香饽饽”。但随着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越来越大,个别资产管理业务不规范行为频发。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黑天鹅”事件,很有可能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因此,打破刚性兑付成为资管新规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引导金融机构转变预期收益率模式,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并明确核算原则等。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普通人来说,今后再计划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就需要多多防范风险。可以参考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来选择适合自己承受能力的产品。 当然,银行售卖的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并不代表银行没有保本的产品。像银行普通的定期存款、结构性大额存单等,有固定的存款年限以及固定的收益率,就不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只是收益可能没那么高而已。 树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理念 最近,投资者周先生自称“心态崩了”。今年有两款理财产品都出现了亏损,周先生有点想不通,过去同类差不多的理财产品一直都是“低风险、不会亏”,怎么现在也亏钱了。 业内人士表示,购买理财产品出现亏损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首先要理清亏损的原因。到底是存在销售误导还是产品正常存在的风险,如果是前者,应该由销售机构承担法规规定之内的赔偿责任,后者则需投资者自担。 按照监管部门规定,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产品。禁止欺诈或者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资产管理产品。金融机构不得通过拆分资产管理产品的方式,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低于产品风险等级的投资者销售资产管理产品。 因此,资产新规延期期间,金融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