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4版:惠济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H04-05
惠济围绕“北静”做足文章 黄河边“大花园”“惠更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紧抓两个板块建设契机、三个先行区同步推进、“八纵三横”道路工程本月底全部建成……
惠济围绕“北静”做足文章 黄河边“大花园”“惠更美”

以黄河滩地公园建设为抓手,“八纵三横”道路工程今年8月底全部建成;南裹头广场、海事码头、渡口广场3个观景点今年完工;黄河滩地生态修复区、黄河生态农业示范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三个先行区同步推进;围绕“北静”定位,突出“慢生活”“大花园”,以荥泽古城和大运河文化片区两个板块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拉大城区框架,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城区布局、合理疏解城区功能。7月30日,中国共产党郑州市惠济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大会总结了2020年上半年各项工作,并对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区上下紧扣“六稳”“六保”,强化责任担当、发扬斗争精神、积极主动作为,全力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

记者 蔺洋 通讯员 刘娇/文

孙星灿/图

上半年

工作亮点

全力以赴抓防控,疫情危机持续化解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惠济区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自觉,发扬斗争精神,紧紧依靠辖区干部群众,深入有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2月10日,省长尹弘到民安北郡小区和三全食品公司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对惠济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共克时艰抓复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持续开展“三送一强”活动,累计帮扶企业1.48万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5.5万人,减免税收16.31亿元,帮助贷款353.35亿元,贷款贴息2.17亿元,助力企业由复工复产转向稳产达产。持续促进消费稳增长,分管副区长做客直播间“直播带货”,组织策划了汽车消费优惠补贴活动、“惠生活·共美好”夜经济系列活动等,分批发放消费券,有效刺激了消费潜力释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上海成功签约苏宁智慧零售结算项目和浩鲸城市大数据研发产业基地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10亿元,惠济区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坚持不懈抓项目,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为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全年共谋划118个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1亿元。上半年,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实现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荥泽古城板块,项目一期备案、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已审批。大运河文化片区板块已成立工作专班,完善“做地”方案,开展城市设计。黄河滩地公园,以黄河滩区“大整治、大治理”为切入点,全面排查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市政府交办的656个点位已全部提前整改到位;12.81公里的黄河观光路一期工程建成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八纵三横”剩余30多公里道路和南裹头、海事码头、渡口广场3个黄河观景点已进场施工;生态修复区正在清退养殖户;枯河至湿地公园引水渠建成通水,湿地公园长期干涸的12个湖泊全部注水,湿地不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中原花卉科技博览园主园区地形塑造、道路铺设以及部分节点打造已基本完成,其他配套工程正同步推进。同时,加快推进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区示范段、精准医疗健康产业园、人民星云产业科技新城等项目;积极配合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持之以恒抓建管,城区品质持续提升

扎实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一环十横十纵”工程(一期)192处违建已全部整治完成;28个老旧小区改造(含4个区级自主改造)已全部开工,其中6个已完工;辖区道路累计完成网线入地6000米;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4%;126栋楼体夜景亮化建立集控平台实现实时监控,“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区环境目标正逐步实现。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完成新造林2160亩,新增绿地约108万平方米,新建公园游园28个,完成郑州首个小区(水境怡园)“拆墙透绿”工作;实施“花香满路”工程,在金河路、中州大道南段等路段栽植月季约5.7万棵,进一步丰富观赏花量,持续美化城区环境。

以人为本抓民生,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金洼小学、文化路小学等7所学校已经建成并即将投用;收回了17所安置区配套幼儿园,8所预计秋季开园招生;持续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惠济区人民医院“二甲创建”已进入自评阶段;惠医健康驿站近期即将开业,人民群众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下半年

工作部署

下半年,贯彻省委、市委决策精神,保持工作连续性,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把牢“一个方向”,做到“三个坚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紧紧围绕保、稳、进、超“四字要求”,处理好“三个关系”,统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步伐,让辖区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

时刻绷紧“防输入、防散发、防反弹”这根弦,确保不发生疫情反复。一要压实防控责任。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的防控常态化格局,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按照“四早”要求,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二要突出管控重点。密切关注新增疫情高风险地区动态,强化中高风险地区来郑返郑人员管控,强化进口商品风险监测,加强对农贸市场、餐馆、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防范。三要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善疫情应急管理体系、防控救治体系和健康管理体系,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加强与阿里钉钉医疗合作,搭建智慧医疗平台,打通与市级各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文明城市复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健康促进健康素养提升工程,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提升健康素养。

加快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

要高举生态保护的大旗,坚持生态保护是前提、要先行,树立生态保护全流域治理理念,切实解决好拆违、治污、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等问题,纵深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高标准开展好沿黄环境保护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拆除不符合防洪、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要求的违建构筑物,全面净化黄河生态环境。要突出重点。以黄河滩地公园建设为抓手,按照“三滩分治”的理念和道路优先、节点推进、水系贯通、分区实施的原则,加快流域生态修复重构,为黄河下游做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子、形成示范。整体工程力争两年内建设完成,“八纵三横”道路工程今年8月底要全部建成;南裹头广场、海事码头、渡口广场3个观景点今年要按时完工;要加强协调,推进文化北路等与滩区连接道路的建设,尽快完善路网体系;黄河滩地生态修复区、黄河生态农业示范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3个先行区要同步推进。要体现特点。围绕“北静”定位,突出“慢生活”“大花园”,大力度推进城区形态风貌提升。要把生态工程作为主体工程,统筹道路、街区、产业规划和布局,让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惠济得到充分体现。当前要重点加快中原花卉科技博览园建设,完善一期后续工作,尽快启动二期,力争将其打造成中原地区最大的花卉基因库、最现代的精品花木生产示范中心、最活跃的花卉交易中心。另外,抓板块建设。32个核心板块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以荥泽古城和大运河文化片区两个板块建设为契机,围绕市里提出的“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区框架,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城区布局、合理疏解城区功能。荥泽古城板块要加快安置进度,打造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商务度假、娱乐休闲和研学教育等文旅深度融合的国际旅游综合目的地和中华文明史诗级地标。大运河文化片区板块,要充分彰显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特征,以区域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总部经济中心为建设目标,重塑大运河(汴河)两岸景观风貌,全力建设具有高生态价值、高生活品质、高经济活力的区域,打造成全市标杆性、引领性的核心板块。

持续释放经济活力稳增长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从严从实加强重大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的督查考核,在加快现有已开工项目投资进度的基础上,按照比原计划增长10%的目标,再增加一批今年新开工项目,着力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中原花卉科技博览园等54个续建项目,确保15个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265亿元。探索实施“链长制”,由抓产品向抓产业转变,聚焦速冻食品、电子信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等重点产业,依托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做强上下游产业、拉长食品产业链。围绕精准医疗健康产业园落地建设,强链补链,“一链一专班”“一链一方案”,从产业规划研究到政策制定、定向招商、项目落地、运营衔接,全链条、全流程推进,以精准医疗产业为带动,加快打造若干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链条。要进一步提振消费,着眼于疫情条件下的市场需求、消费模式变化,分批次发放消费券,加快促进消费回升;通过适度开放公共场所等措施,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科学布局、有序发展集市经济、特色街区,推进文化旅游消费潜力释放。

持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优化经济结构。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机遇,出台更加积极的引导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企业上云,引导辖区企业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苏宁智慧零售结算项目、浩鲸城市大数据研发产业基地、人民星云科技城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更好聚集发展。做强特色产业。要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以旅游的思路传播文化,加强黄河文化挖掘,积极融入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带建设。下半年,重点抓好荥泽古城文旅融合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工作,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批具有黄河文化代表性、国际影响力的文旅产品。加快招商引资。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主动仗,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人,深入推进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园区招商,确保招商实效。要抓好承接平台建设,完善专班工作制度,力争超额完成两个10亿元以上高质量产业项目招商任务。

持续提升城区建设和管理品质

加快推进开元西路等215条道路建设;配合做好5G基站、多杆合一及多功能线杆建设等基建工作;年底前建成区级分拣中心和绿环路、福利院路、金河路3座垃圾转运站并投入使用;完成二类公厕提升改造、截污纳管工程;确保桥南水厂通水试运行。

要统筹全域生态建设。抓好植树造林,城区内要见缝插绿、多做小品,让群众开门见绿、眼中有绿。确保年底前完成国土绿化新造林市定任务,年内建成综合性公园及游园(微公园)31个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大力推进文化路小学、惠济区实验初级中学等中小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已收回幼儿园项目和24个食堂改扩建项目尽快完工,不断提高教育承载力。深入推进19项健康惠济行动,开展健康知识“六进”活动,确保完成年内两家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和3个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快速推进城市书房和2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开展“惠声惠色”公益培训、“我们的节日”文化主题活动等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黄河音乐周”“音乐产业发展论坛”“大河诗会”等特色品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安置回迁力度。坚持把安置房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稳步推进回迁安置及网签工作,确保实现9月底前网签2300套,11月底前网签2400套,年底前杜庄村和大河社区群众全部回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今年,惠济区的改革任务包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十个方面40大项改革任务、128项具体改革事项。重点抓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加快惠济智慧城市一期“1+N+1”建设重点规划(1个数字驾驶舱为纲,打造N个特色应用场景),把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和部门管理提升的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和运营模式创新,抓住关键问题、关键场景,突出效果、逐个突破。要统筹抓好其他领域的改革。通过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让企业和群众从改革中有更多体验感、获得感。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坚持事业至上,坚持“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熬出来的”和“凭实绩论英雄”,优选干部、配强班子。要完善制度、强化督导,推进各级班子把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制度等落到实处,提升各级班子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能力。把党群干群关系状况作为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的判断标尺,引导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走好群众路线、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强化服务引领、增强群众认同,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思想,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各方面、全过程。持续深化以案促改工作,以案释纪、以案说法、以案立制、以案强责,加大思想政治、纪法、道德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力度,堵塞制度漏洞、清除教育盲区;突出政治监督,全力保障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充分运用谈话提醒,用足用活纪律检查建议书;严格“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建设,不断营造全区上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78329 2020-08-07 00:00:00 五 惠济围绕“北静”做足文章 黄河边“大花园”“惠更美”KeywordPh紧抓两个板块建设契机、三个先行区同步推进、“八纵三横”道路工程本月底全部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