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郑东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F03
全力以赴抓产业优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力以赴抓产业优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中原科技城效果图

今年以来,郑东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市委“三送一强”工作要求,主动谋划,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推进“东强”战略和“以产促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保障。

记者 马燕 王阳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围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科研研发等主导产业,积极谋划,着力招大引强,为“六稳”“六保”夯实后劲。一是做强数字经济。推动阿里巴巴、华为、京东、海康威视、APUS、大华股份、深兰科技等领军企业签约落地,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高光谱研究室、智联网数据感知实验室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加快集聚,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创新平台和实验室加速落户,中俄郑州轨道基础设施综合检测设备基地、鹰豪科技无人矿山项目等高端智能制造项目相继签约,带动百余家骨干企业集聚,形成了头部企业引领、国家级科研平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支撑的良好生态。二是持续提升金融业影响力。累计引进持牌类金融机构354家,金融机构体系日趋完善。郑商所交易品种达20余种,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作为全省唯一的基金注册地,中原基金岛累计入驻河南国新启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中金汇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私募投资基金机构百余家,管理资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辖区共有境内上市企业6家,境外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中原股交所挂牌公司227家。三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市委在东区一次性谋划布局了中原科技城、郑州科技大市场、中关村河南科技园等三大项目。目前,郑东新区分别成立了指挥部,建立了周例会机制,以三大项目为平台,加快人才引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四是加快总部经济、高端商贸等发展。聚集百余家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及功能总部,以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德勤等为代表的近千家高层次的商务服务机构,辖区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71家、95家,高星级酒店20家。2019年税收超亿元楼宇42栋。

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打造“三个环境”

以打造舒适的城市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区经验。一是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深入二七等市内各区学习先进经验,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坚定信心,启动实施“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紧扣养老托老主题,八里庙、五洲小区等4个试点小区改造进展顺利;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两点一线”春季绿化千余亩;道路综合改造“一环十纵十横”涉及路段一期工程黄河路道路工程已进场施工,黄河东路与九如路交叉口绿化提升工程及二期陇海路中州大道至东四环路段综合改造工程绿化工程均已完工。以路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以 “序化、洁化、绿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保障了全国民族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形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二是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推动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创新推出“五好十差”工地评选、乡(镇)办党政正职轮值调度等有效举措。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准化、制度化水平,空气质量实现“七降一增”,2019年考核,东区以开发区第一、市区第二的优异成绩,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9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优秀单位。今年一季度,大气环境三项主要指标排名继续位居全市前列。探索形成“前引后压、点对点运输常态化”的土方清运模式,借助工地弃土堆土造山,打造了九大山体公园,实现生态环保与项目建设“双统筹、双促进”。三是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创新建立招商选址和产业准入、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土地报批出让、文物勘探、土方运输、山体公园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八同步”项目推进机制,实现招商项目“拿地即开工”,做法被国务院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广,保障了万豪酒店等一批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围绕企业开办全免费,率先在全省推出新开办企业公章免费送、税控设备免费送、发票免费邮寄等“三免”服务,全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千万元以上。围绕“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加大改革力度,51项个体登记高频事项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秒批”。作为全省“交房即发证”唯一试点,圆满完成改革任务,目前东区经验在全市推广。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激发了投资活力,累计入驻市场主体15万家,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

以民生重点实事为引领,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按照“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持续叫响高端教育医疗品牌。引入清华附中、上海师大附中、枫杨外国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一大批名校。按照一所公办学校配备1~2名外籍教师的理念,实现公办学校外教全覆盖。聚集了郑大一附院、华中阜外医院、省骨科医院、省儿童医院等优质资源,河南省重点建设的6个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部在辖区进行了布局,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二是打造高水平的便民服务体系。投入资金百亿元,高标准规划数十个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社区服务、商业服务、行政管理等功能的集中配置,15分钟便民服务圈已经形成。三是高标准推进大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美丽”文章,抓好铁路沿线、高速公路两侧、道路、河渠绿化,以及如意湖、龙湖、龙子湖、象湖、莲湖、贾鲁河等重大水系项目建设。北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高铁公园、全国民族运动会纪念公园、翠萍园等一批公园游园建成开园,水域靓城品牌更加彰显。

下一步,郑东新区将持续聚焦“六稳”“六保”各项任务,以“三送一强”和“四比一创”为抓手,按照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确保半年经济指标由负转正,带动居民就业、基本民生等持续向好,全力引领“东强”战略,加快由“以城带产”向“以产促城”转变,为建设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81246 2020-08-20 00:00:00 四 全力以赴抓产业优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