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寥寥数字却掷地有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历史产生了登封灿烂的文化和不朽的文明,涌现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本报特开设《嵩山成语故事》栏目,探究嵩山成语的历史文化渊源,讲好登封故事,彰显嵩山文化魅力。
□登封时报文化顾问 王剑松 栉风沐雨,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下》。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出生在崇山(嵩山)下的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堵”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处置了治水不力的鲧,并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大禹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对各地灾情进行了认真研究。他发现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自己的父辈一直采用堵塞洪水的办法,结果堵得越久,洪水泛滥的程度就越严重,所以他决定改用因势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他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亲自率领众徒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治水。他根据山川河流的位置就近设计水道,决定开山劈石,以便让洪水由小河流入大河,最后再流进大海,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洪水泛滥的问题了。 治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治水,人们用坏了一件又一件工具,磨坏了一身又一身衣服,尤其是大禹,更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了,连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收拾。而这一切他都不在意,下场雨他就当借机洗洗头,刮阵风他就当借机梳梳头发,老百姓见了无不心痛流泪。人们因此说他“沐甚雨,栉疾风”“身体偏枯,手足胼胝”。成语“沐雨栉风”及“手足胼胝”二成语皆出于此。 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之久,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大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长开庆功大会,赐给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丰功伟绩。当舜年老时,众人一致推举禹为部落联盟首领。如今“禹都阳城”的遗址就在嵩山脚下的登封告成镇。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