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阳光总在风雨后”
本科二批录取19万余人
全省成人高招报名今天开始
应对秋冬疫情郑州市举行卫生应急综合演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阳光总在风雨后”
郑州探索企业参与社会救助新模式
新华社发

新华社电 脑后扎着小辫子,举手投足间很有艺术家气质,在位于河南省郑州荥阳市的残疾人康复“阳光工场”,焦金阳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一出生就被确诊为脆骨病,曾在街头卖艺6年之久,而现在他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五险一金”,有了能够放松交流的环境。“我感到在这里活得更有尊严,还能发挥特长,很开心。”焦金阳说。

每天4小时工作,2小时康复,2小时培训……近年来,这所由当地外资企业建设的残疾人康复工场探索以托底安置为主,同时帮助救助对象摆脱依赖、实现自立的社会救助模式,使残疾人收获了尊严与社会融入感,感受到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工场”是一间专为重度残疾人量身打造的工场。走进工场的车间、餐厅、宿舍,记者看到,处处都设置有轮椅进出的坡道、可以方便行走的扶手,餐厅安排有轮椅就餐餐位、宿舍专门加装了电梯,插座都有专人负责。

“一般来说,企业招聘员工是根据岗位选择合适人选。但在‘阳光工场’,考虑的是他们能干什么?”工场负责人高建龙说,“我们会把企业里一些分拣螺丝、打磨镊子等手工工序转移至阳光工场,很适合这些重度残疾的员工。”

据介绍,该工场由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建设,目前有531名重度残疾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我们现在有1400多名残疾工人,这间工场是为了给重度残疾人提供更好、更适合的工作生活条件。”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人力资源总处副总经理张占武说。目前,在该工场工作的残疾员工与该公司其他员工同等薪酬,免费吃住。

对于残疾人而言,“阳光工场”不仅是工作的场所,也是康复的场所,不少人在这里渐渐找到了追求和方向。

在该工场的工疗室内记者看到,手指肌力训练桌、下肢康复功率车、腿部肌群训练椅等专门针对残疾人康复设计的80多套各类器材使用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工人们轮流分时段在这里进行康复。

“我们会根据工人们的需求做职业技能培训,但对于特殊群体而言,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重要。”“阳光工场”运营管理人员刘延辉来自郑州市一家残疾人培训学校,经验丰富。“在他们彼此的相处之中,往往就能找到自己能做、想做的事情”。

“这里大家都是残疾人,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工人乔天未说,双腿残疾的他曾流落街头,一度无法与人说话。在心理辅导师和工友们的帮助下,他渐渐开朗了起来。

郑州市残联就业中心主任刘佐林表示,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保民生促就业、脱贫攻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85198 2020-09-05 00:00:00 六 “阳光总在风雨后”KeywordPh郑州探索企业参与社会救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