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穆童) “判决被告人王某、黎某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通过本地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并承担销毁假药及制作假药的原料、半成品的费用……”这是郑州市中原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生产、销售假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判决结果的一部分。昨天记者获悉,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案情:明知是假药仍生产 刑事民事责任都要担 2019年7月,被告人王某在网上认识被告人黎某某后,二人商议共同制造假药并由王某负责销售。2019年12月16日,公安机关在航海西路某小区将王某、黎某某抓获,现场查获复方曲马多成品以及其他制造药品的原料和设备等。经鉴定,王某和黎某某生产的复方曲马多中不含有曲马多,含有对乙酰基氨,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该药为假药。 法院依法判决王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黎某某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3万元,二人通过媒体向公众赔礼道歉。 说法: 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项创新性诉讼制度,具有节约司法资源、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形成追责合力、保护公益高效及时等多方面的优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注重刑事追责的同时,也更加突出犯罪行为造成公益损害的民事责任承担。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