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7版:巩义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育英街:老街旧巷,有底色,也有靓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育英街:老街旧巷,有底色,也有靓色

日前,记者走进了一度被称为是巩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却成了老街旧巷的育英街,在那里,遇到了正在调研督导创文工作的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国栋一行,跟随他们的脚步,看到了人多街不乱、车多路不堵的不一样的老街。“楼院虽然很旧,但生活很舒适;街巷虽然很窄,但交通很便利;上下虽然走楼梯,但感到很幸福。”满足感就写在育英街居民的脸上。通过对几个楼院的现场查看,通过和老居民的交谈,王国栋说:“要增加文化氛围,突出老街记忆。”

记者 李晓霞 文/图

紧紧抓住机遇,需要“快干”

育英街属巩义市新华路街道育英街社区管辖,上接人民路,下连新兴路,南北全长600米,因当年(1984年)巩县(今巩义)县直第一所标准幼儿园建在这条街上而得名。

育英街曾经是巩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古老又年轻。早在北宋皇陵修建时,就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其中“试炮台”的典故家喻户晓。在1984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独走夜路都害怕的荒凉之地,两边沟里有几处地坑院,土窑洞里住着寥寥的几户孝北村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普通人的农耕生活。

育英街真正融入城区繁华,也是近30年的事。定名育英街之前,原本那一带叫高压线地,两沟夹一岭,中间一条路。西边是瓦窑沟,据说是因为有人在那儿开过瓦窑,做瓦盆瓦罐生意而得名。也有人说,在修建宋陵时烧过瓦,做过仓库。东边的砖桥沟,沟上有一座长20米的砖拱桥,当年,桥下扬鞭过胶车,桥上汽车并排跑,在巩义人心中,是地标性的建筑。

说起育英街的变迁,大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印象。1984年,县城建局牵头,打响了巩县房改“第一枪”,规划了17排自建房,大户型72平方米,小户型54平方米。一张图纸绘到底,统一了低层、高密度的排房模式,定名孝义镇第一新村。

在当时,巩义房改迈出的这一步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导向性,由城建局统一处理地基,而后交由私人承建。自此,荒凉的土地沸腾了,在那论资排辈、由单位分配住房的年代,双职工被允许自己建房。历史的转折让职工们激动不已,迸发出巨大能量,不到一年时间,17排房屋主体全部落成。

1984年仲夏,城建局领导到自建房工地视察,看到百家开建、千人干活的场面,喜忧参半,喜的是房改初见成效,忧的是这100多户入住后,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怎么办?当时的育英街中段上方是高压线,下边野草丛生。于是,县妇联牵头立项,在育英街修建标准幼儿园,定名“县直幼儿园”,拉开了综合建设的序幕。

转眼到了1988年,砖桥沟、瓦窑沟的住户迁至岭上异地再建,腾出来的土地由保险公司、烟草公司、县工会、被服厂、县委、县政府等10多家单位先后征用,建成了一栋栋家属楼,人民路和新兴路终于上下贯通。自此,两沟夹一岭起高垫低统统被“夷为平地”。随后,正式更名为育英街。

提升楼院颜值,需要“实干”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王国栋的话引起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沉思。许多人都对育英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三宜”美丽新巩义的建设大潮中,在全国文明城市如火如荼的创建活动中,育英街的发展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在2000年巩义市掀起的“四城联建”活动中,育英街一马当先,路面拓宽了,道牙更换了,颜值提升了。随着2017年声势浩大的创文活动,育英街又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为2020年的创文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烟草局楼院、工会楼院等地,王国栋说:“无主管楼院、无物业楼院是最让基层治理头疼的薄弱环节,为充分发挥‘嘴’‘眼’‘耳’‘手’‘腿’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做?因为老,育英街在颜值提升方面存在着许多短板,这需要我们理清育英街的发展脉络。”

以前,走进育英街的人有一种感觉就是,以街为中心,东边清一色的楼房建筑,五层六层不等,有大门,有庭院,每院住着上百户人家,那是单位征地、个人集资建房的产物;而西边却是清一色的两层建筑,个人出资,独家小院。有人戏称这是“一街两制”,却也见证了房改政策不断完善、城市发展不断探索的一段经历。

1991年,巩县撤县建市,更名巩义市,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育英街也成了繁华地段。1998年底,随着新华路街道办事处的成立,育英街社区开始办公。

2005年之后,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宫、市档案局相继搬走,短短几年,原来的低矮小楼、砖窑矮墙转眼间变成了高楼大厦。随着星月时代广场、超市、中孚花园先后竣工,北段的几个小区先后用上了暖气,育英街也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基层治理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每一个老院都有一个故事,把老院的来历和文化底蕴发掘出来,展示出来,通过理事会,通过居民公约,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家庭创成了,居民的责任心也就调动起来了,把老物件摆出来了,家中的花搬出来了,把楼院打扮打扮,创文,还需要大的投入吗?”王国栋边走边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楼的防盗窗里,有些住户养的绿植青翠欲滴,长长的枝蔓垂下,绿韵满眼。有居民在阴凉处围桌而坐,慢生活气息浓郁。85岁的王春霞说:“老了,不能给孩子添乱,他们虽然不在身边,但俺有理事会,有社区,有困难就找他们,可方便。在育英街住习惯了,很满足。”

发挥自身优势,需要“会干”

几个楼院走下来,记者发现,干群们的创文积极性很高,氛围很浓。在现场座谈中,王国栋也提出了几点要求。

他说,“一院一特色”不是说说而已,要落到实处。育英街的打造,要多听、多问、多用心,居民需要的,才是我们要做的。育英街老年住户多,要深入了解各家各户基本情况,建立重点人群档案,以人为本,让服务功能在平时就发挥作用。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健康讲座,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86岁的齐建安说,看到街道书记入院进户,很高兴,现在的干部越来越成熟。老百姓没有很多奢求,创文要创到点子上。育英街虽然旧,但文化底蕴也厚,这里根深蒂固的睦邻文化和创熟经验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育英街有育英街的特点,别的地方学不走,这就是他们压箱底的宝贝。他们虽然老了,也得跟上形势,不做绊脚石。

育英街正在一天天老去,有些人也在一天天老去,所幸的是,王国栋和他带领的一班人的观念始终在与时俱进。也许有一天,当你漫步在育英街,不经意间会和一段往事相遇。一院一特色,一院一文化,院院有来历。老街旧巷,不仅有底色,还有“靓”色。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88688 2020-09-23 00:00:00 三 育英街:老街旧巷,有底色,也有靓色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