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金鸡百花 豫见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0
河南历史厚重 科幻故事宝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历史厚重 科幻故事宝地
业内大咖聚郑共话中国科幻发展
中国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召开
扫码看新媒体报道

本报讯 作为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具特色的板块,9月26日上午,以“打造新时代的科幻电影”为主题的中国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在郑州举办。业内大咖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喇培康、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凤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电影专委会主任委员孙丽艳、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影视创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兰立新等出席了本次论坛活动。

论坛由当代著名科幻作家韩松主持,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主席陈楸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编剧、制片人龚格尔以及著名科幻作家江波、宝树等重磅嘉宾,围绕如何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科幻电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了科幻电影在新时期新格局中的产业角色、如何用中国东方哲学讲好中国科幻故事以及中国科幻电影未来走向等多个议题。

中国科幻文学的进步,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异军突起,正在成为世界科幻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成为我们展现时代风貌、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的一个新渠道。与会嘉宾认为,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将成为我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将为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提供新动能。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26日,当代科幻作家韩松,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主席陈楸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编剧、制片人龚格尔以及科幻作家江波、宝树等中国科幻作家、科幻电影从业者荟萃一堂,在郑州举行的中国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上,围绕如何用东方哲学讲好中国科幻故事,河南的厚重历史能为科幻创作者提供怎样的思路和营养,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文 李新华/图

科幻电影体系在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科幻积累了大量的文本资源,有很多素材值得去挖掘,为什么《流浪地球》都过去快两年了,大银幕上没有出现第二部让人满意的科幻片?为什么《三体》还没拍出来?”面对主持人韩松的尖锐提问,电影《流浪地球》的制片人龚格尔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大事项科幻电影没有得到过市场验证,制作难度也比较高,周期也很长,所以这类题材在取得规模型的成功之前,每一个科幻项目都是一种冒险,因此很难非常快地看到一大批科幻电影诞生、获得成功。”龚格尔说,“好莱坞花了几十年才把科幻电影体系构建好,才把科幻电影观众培养成熟,所以大家别着急,这需要一个过程。未来的两三年应该会看到几部优秀的《三体》的作品出来。”

“其实现在大银幕上带有科幻元素的电影已经很多了,但可能并不是像《流浪地球》这样大制作特效大片,而更多的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比如《被光抓走的人》,我觉得未来或者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这种类型的科幻片会更多一些。” 江波认为,随着中国科幻电影体系逐步走向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与观众见面。

保持初心才能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大部分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讲的都是人类对于未来、科技、自然的想象,这是非常西方化的表达,如何让科幻作品呈现出中国味道、中国特点,讲好中国故事呢?

“比如说河南有很多的神话传说,商丘的钻木取火燧人氏,如何把它以科幻的方式重新表达,这里面其实有非常多关于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思考,这样的故事做出来我觉得肯定是非常中国的,它从内核到表达,都是中国式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探索这样一套新的话语体系。” 陈楸帆说,“我觉得文化出海,就是把我们中国的东西,用最先进的、能够让世界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

在江波看来,不管是从写作角度还是从电影创作来讲,都应该保持一颗初心, “在创作前要想好为什么而创作,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不能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婆媳’矛盾是热点,那么我们就拍一部‘太空婆媳剧’吧,这从出发点来看就是错误的”。

这个观点得到了在场嘉宾的广泛赞同。“讲好中国故事,拍摄一部好的科幻电影,都需要保持一颗创作初心。”韩松说。

河南是科幻故事的宝地

曾创作《宇宙墓碑》《红色海洋》等知名科幻小说、当代科幻作家“四大天王”之一的韩松一直对科幻文学情有独钟,常年关注国产科幻电影领域的他,对本届电影节专门举办中国科幻电影创作高峰论坛满怀激动。

“第一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的时候,我作为记者参与了现场报道,虽然当时我已经是一个科幻作家,但我从没有想象过有一天我会以科幻电影论坛主持人的身份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探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韩松说。

来到“天地之中”,韩松觉得河南的厚重与积淀很有“科幻感”,多次获得科幻类小说大奖的他有没有汲取到一些灵感和创作思路呢?是否会创作出与河南有关的科幻作品呢?

韩松说:“我也想写河南,河南历史积淀深厚,也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但河南的科幻故事都被别人写光了,刘慈欣就是河南人,王晋康也是河南人,王晋康写的科幻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河南为背景的,他太厉害了。河南一定是一个科幻的宝地。”

面对一位河南科幻作家“如何提升科幻作品的科技感”的问题,宝树建议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对应的学科分支,并分享了自己经常阅读的两本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和《环球科学》,他还建议打开思路,多关注一些科学相关的新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89744 2020-09-27 00:00:00 河南历史厚重 科幻故事宝地KeywordPh业内大咖聚郑共话中国科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