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金鸡百花 豫见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09
焦桐琴奏致富曲 至今深忆焦书记
石榴红透丰收日 “百花”香飘黄河边
用艺术让榜样精神长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访焦桐乐器村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用艺术让榜样精神长存
参观焦桐制琴工艺
向焦裕禄墓敬献花篮
扫码看 新媒体报道

昨日上午,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到人民中去——电影艺术家下基层”活动走进开封兰考县。卢奇、吴军、赵静、黄晓明、王思懿等电影人走进“中国民族乐器村”徐场村、焦裕禄纪念园等地,重温焦裕禄精神,助力焦桐致富路。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京儒/文 丁友明/图

泡桐变“绿色银行” 奏响致富乐章

兰考地处豫东平原,位于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泥沙沉积、河道风劲,造成“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肆虐。1963年春,焦裕禄亲手栽种一棵泡桐,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同志,称这棵泡桐为“焦桐”。

泡桐是华北平原上最常见的树种,成活率高、生长快、材质好,特别适应兰考的盐碱风沙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沙丘上广种泡桐树,让泡桐在兰考生了根。如今,一座座沙丘变成了良田阡陌,一棵棵泡桐已枝繁叶茂,成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泡桐树是生产民乐器,特别是古琴、古筝音板的制作材料。徐场村利用兰考丰富的桐木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脱贫之路。

步入徐场村,街道干净整洁,院落古朴典雅,不时传来的古琴声沁人心脾。循着琴声方向寻去,正是村民徐亚冲家的婚礼现场,徐亚冲夫妇身着红色华服共同演奏着古琴曲《凤求凰》,琴声悠扬悦耳,卢奇、吴军、赵静、黄晓明、王思懿等人不禁驻足聆听,并为新人送上祝福。

“我们因古琴结缘,也通过古琴过上了好日子!”在徐亚冲家的工坊,大家感受着古琴的形、音、韵之美,聆听他的故事。

徐亚冲是徐场村百姓致富的缩影。徐场村60%以上的村民家都有制作民族乐器的家庭作坊。徐场村制作的泡桐音板占据全国95%的市场。从贫困村一跃成为“中国民族乐器村”,从“一地鸡毛”到琴瑟雅音传天下,徐场村人用一丝一弦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聆听焦裕禄事迹 感受榜样力量

1966年2月,在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上,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和焦桐林组成的焦裕禄纪念园(原焦裕禄烈士陵园)建成了。时光荏苒,石阶磨薄了、树木苍翠了,卢奇、吴军、赵静、黄晓明、王思懿等人缓步走向焦裕禄烈士墓,敬献花篮,缅怀这位人民的好干部。

在焦裕禄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物品、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访贫问苦、心系群众的工作场景,令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焦裕禄同志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和传承。”作为一名特型演员,卢奇曾在30多部影视片中扮演过不同时期的邓小平形象。他说,如何更好地把老一辈革命者的形象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来,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这是一次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和精神,提升了修养和境界”。

作为中国影协青年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会长,黄晓明深有感触地说:“不管什么年代,我们都需要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着。身为电影人,很荣幸可以通过饰演焦裕禄,以及像焦裕禄一样的时代楷模,让榜样们的精神长存。”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89749 2020-09-27 00:00:00 用艺术让榜样精神长存KeywordPh探访焦桐乐器村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