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中牟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4
“虾”去秋实双节至 “蟹”逅味美乡村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虾”去秋实双节至 “蟹”逅味美乡村游

“路遥九曲绕东漳,稻香蟹肥百里芳。南转落雁鸣湖憩,流连愿此是故乡。”地处黄河流域生态地段,作为内部林湖资源丰富、外围半数以上村庄依河傍水的沿黄乡镇,雁鸣湖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风光旖旎,野趣横生。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田建杰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雁鸣湖镇党委、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以“乡村振兴”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浓墨生态底蕴,着笔“以水为魂、农旅兴镇”的发展目标,确立生态农业及乡村旅游两大支柱产业定位,始终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原始村落基础上,突出乡村特色,以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为准入口,以“五美庭院”打造及“四美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内化成髓,依托乡村、田园的好林好水好风光、原汁原味原生态、土生土长土特产,就势优化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

行驶在黄河大堤之上,尽览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滩涂景色,白墙红顶鳞次栉比的院落尽收眼底,万亩塘池碧水连天,远眺遍地金黄的稻田丰收田园美景,安澜悠韵的秀丽风光如诗如画。

这里有“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的黄河渡口九堡渔村;有“丘沙之烁烁 世外槐花林”之美誉的小店村;有硕果飘香、蜜汁引蝶的“千亩沿黄林果采摘带”。“珍拥恩惠于大自然的3.1万亩水面及1.2万亩自然生态林,衍生出雁鸣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黑鹳等78种珍稀鸟类栖息繁衍,天蓝岸绿、水清景秀的雁鸣湖像是一块被母亲河围绕呵护起来的碧玉,只有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留住乡村记忆,才是对家园最好的开发与建设。” 雁鸣湖镇党委书记刘海玲说。

“外貌提升只是‘穿衣打扮’,精神创建乃是铸魂,发展产业支撑才是为乡村振兴‘健骨造血’。”刘海玲说,“雁鸣湖镇水草丰茂、气温适宜、水质优良,盛产的雁鸣湖大闸蟹早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近年来,我们不断积极探索推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大力扶持培育村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又成功引进试养了澳洲淡水蓝龙虾,品质、产量颇为可观。下一步,将计划全镇推广蓝龙虾养殖产业模式,加快养殖基地落地投产,使群众增产增收,助力雁鸣湖乡村产业振兴。”

“稻香蟹肥龙虾舞,硕果弯枝沉丰醉”,为共赏丰收美景,共享乡野佳味,携手共奔乡村振兴小康之路,在今年丰收节与“双节”黄金周来临之际,雁鸣湖镇组织镇商会、农家乐协会、新阶层联谊会联合开展了“醉蟹赏月、龙虾比‘舞’”喜庆丰收、趣品美食乡村旅游特色活动,以节庆给农民点赞,用美味迎广大游客。

“每年‘十一’蟹黄膏肥的大闸蟹都是我们雁鸣湖镇的待客主角,今年又多了澳洲蓝龙虾这么一味鲜,为保护镇域品牌,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游客的出游体验,雁鸣湖镇党委、政府延续往年的良好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重拳出击,标本兼治,严厉遏制‘黄牛’拉客、哄抬物价、欺客宰客、缺斤短两等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整治、竭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使游客出行安心、舒心、放心。”雁鸣湖镇副镇长王恒超介绍说。

河生湖、湖兴镇、镇育民、民耕物、物迎客、客馈民。万物始于自然生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经济建设,雁鸣湖镇首先努力将“生态”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反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90075 2020-09-29 00:00:00 二 “虾”去秋实双节至 “蟹”逅味美乡村游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