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2版:要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新华社电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十三五”时期,一批“国之重器”亮相,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多领域涌现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 “更加注重原创导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1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把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研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突破口,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一体化部署和全链条实施。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从2015年的71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35.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6.9%,高于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幅。2019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历史上首次达到6%。 与此同时,我国部署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了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支持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4000余家单位、10.1万余套大型科学仪器和80多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纳入了开放共享的网络。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