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6版:巩义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V06
十里沟十里画,十里都是好人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康店镇马峪沟村:
十里沟十里画,十里都是好人家

记者未去巩义市康店镇马峪沟村之前,曾听说,那里地偏人稀,坡陡路窄,除了沟沟岔岔多,实在没啥好的,还背了一首顺口溜:“马峪沟,苦溜溜,唱不起大戏玩斗猴,搭不起戏台趁门楼,坐不上凳子坐砖头……”真正走近了才知道,时过境迁,顺口溜早已是老辈儿人的一些记忆。如今的马峪沟村,十里沟,十里画,十里都是好人家,他们生活在桃源一般的邙岭深处。全村干群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坚持中实现了梦想,如今,又在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村上做起了大文章。记者 李晓霞

把蓝图变成现实,把愿景变成实景

马峪沟村位于巩义市西北10公里,康店镇北部,辖17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为邙山丘陵地带,有丘陵地4000余亩。黄河滩地2300余亩。现有人口2504人,623户。曾经的马峪沟人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红薯为主。

记者去马峪沟,是经过巩义老城区和洛水,穿过S314直接进入邙山深处的。在挂着偃师、光明标志牌的岔路口右转不远处有一岔路,往左是赵沟,往右就是马峪沟了。同行的村党支部书记侯克强和村委会主任韩亚东介绍说,该条路10里长,也是这条沟的总长度,然后直接通往黄河滩边的骑行大道,是马峪沟村的主干道之一。“目前,俺村通向外界的有三条路,交通可真是四通八达。这条路的贯通,体现了康店镇党委政府对马峪沟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马峪沟速度。”水泥路顺沟势往前延伸,坡度不大,起垫、扩宽痕迹明显,可见是下了大力气。道牙安装已经结束,只有一小段路在做着排水护路最后的收尾工作。路的两边,已栽上了树。“紧临道旁的地,先闲着,季节到了,就能补上绿、种上花了。到时候,这条路会变得很美。”侯克强他们一脸的憧憬。

再往前,就看到了农户四五家。每家的院外,都有一个小菜园,种了这个季节最常见的菠菜、勺菜、小白菜等。大树下,广场边,不时见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或在闭目晒暖,或在唠嗑。一去二三里,小桥三四座,村民依山而居,绿树成荫,秋花正艳,俨然一处桃源之地。

针对干什么,提高工作标准;围绕怎么干,全力落实落地;确保干的成效,强化党建引领。

马峪沟村委是原来的学校。未进大门,记者就看到了“疫情防控”检测点,桌子上放着登记本、测温枪。“疫情防控一直没敢放松,外村人进村委都要经过登记、测温。守好关口,群众的健康就多了份保障。”侯克强说。

提到办公条件,侯克强他们很自豪,“我们利用马峪沟村的历史文化根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投资15万元进行阵地建设,打地坪700平方米,对便民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进行了重新布置。打造特色党建阵地,只有抓好党建阵地,才能使党组织有个设施完善、内容丰富的‘家’,才能推动党组织工作做实做好,给党建工作装上加速器。”

一直以来,马峪沟村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抓好教育管理,树立党员形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率,实现党务公开,从亮身份、亮承诺、亮积分等方面晒职责、亮实绩、展形象,使党建工作由虚到实、落地生根,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

在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马峪沟村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扶贫工作。贫困户每年的土地流转金每人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截至目前,贫困户家中至少有一人就业,最多可达3人就业,现在享受光伏扶贫的有四户。已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贫困户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帮扶工作满意度“两率一度”达到100%。脱贫攻坚覆盖率和落实率达到100%。

站位变高,视野变宽,思路变阔

有一幅画,美轮美奂,画中,一缕秋日暖阳照射在大地上,绿的蔬菜,红黄秋花充满了勃勃生机,不远处的民房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这就是马峪沟村的真实写照。

马峪沟村立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青山工程为契机,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多途径拓展集体经济长效增收渠道。

“岭上缺水,滩地远,以前忙活一年也打不了多少粮食,土地流转给青山工程后,生活真是大变样,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日子越过越有。不想出去打工的人,就在村里干活。俺村真是为群众干了一件大好事。”村民脸上都是喜滋滋的。原来,马峪沟的土地都流转给青山工程后,每亩地不单每年都有几百元的流转金,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他们就在村里植树、除草、浇水,每人每天最低都能挣80元。

让村民乐呵呵的还不止这些,村里利用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对全村吃水管道进行全面更新,解决了一部分供水不足的问题,投资5万元解决了里沟土地复耕的排水问题。在全面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又把村级以及村民小组的荒地、荒坡进行复耕后充分利用,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已复耕500余亩。

生活条件好了,村民在精神层面又有了新追求。该村顺势而为,首先建立文明村逐级创建机制,制定创建计划,明确任务分工,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规范建立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机制,并继续开展评选表彰活动。然后继续推进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关爱他人,保护环境,孝善敬老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公益慈善活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免费开放,支持文化活动保障,每年经费达到3000元以上。

完善、宣传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提升村庄治理水平,倡新风树正气。持续开展“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村的好风气,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先进模范.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贤能榜”等。

培训文艺骨干,强化活动保障,组织村民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建设村史文化墙,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家风家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并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活动不少于6次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日。

83岁的韩得怀说:“俺村以前是又偏又穷,路是顺着沟底走,坡陡、弯多,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当时的地都在岭上,收麦、收秋遇上阴雨天,泥到脚脖子,干着急都没法,乡亲们种的西瓜都能烂到地里,谁能想到能有今天啊。以前穷,事多,穷叮当;现在日子好了,富安宁,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马峪沟村目前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随着村级公路纵横全村,先后铺设地下引水管道3万米,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打造了“天蓝、地绿、山青、水净”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韩荣国的家,正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俺村有地气、有人气,村干部正在想方设法引资类,俺先把基础扎好,以后干民俗。”像韩荣国这样的村民还有,他们率先行动的原因如出一辙,“好多人慕名来俺村游玩,现在是看了就走,以后要留得住。”

这里有历经百年的韩家祠堂、荣氏故里、五龙堂等古建筑。韩维周故居就在路边,现郑州商城遗址内,塑有韩维周铜像。韩维周(1908~1961年),就出生于马峪沟村,是著名的考古专家。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创者之一,毕生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原地区的考古实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韩维周故居坐东向西,共有5个院落,现存南院倒座1座,窑洞2孔,其中北窑洞为韩维周诞生窑,中院窑洞2孔,北院倒座一座,窑洞2孔。

在马峪沟走得久了,越发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驻足、一回眸间,都能与悠久的历史遗存邂逅,满满的诗韵把这条10里长沟氤氲的满满当当,数不清的沟沟岔岔,为人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95000 2020-10-29 00:00:00 四 十里沟十里画,十里都是好人家KeywordPh康店镇马峪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