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6月30日,郑州收到好消息:在河南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现场会上,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省住建厅向郑州市颁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牌匾。至此,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郑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梦圆,终于扛回这一闪光“金字招牌”,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及以上城市! 为深化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日前,市政府对创建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40个先进集体和78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其中,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郑州高新区城市管理局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五洲荣获二等功,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和绿化园林中心工作人员张凯、王小宁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记者 孙庆辉 据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深化和拓展,是评价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市政管理和生态建设的最高形态和荣誉,每两年组织评审一次。截至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三批共命名苏州、杭州等19个城市(含6个县级市)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自郑州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按照全市安排部署,开展实施了增绿、治水、净土、防污等一系列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如今,走在高新区街头巷尾,到处可以感受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给辖区居民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生态廊道树木林立,口袋公园小游园遍布街头,公园体系建设日趋成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高新区在建成区范围内完成总面积150公顷以上的公园游园建设工作,实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6.7%。此外,聘请第三方测量公司现场勘测公园游园现状绿线坐标、拍摄鸟瞰图,在全区现状公园、游园、防护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和其他显要位置,安装永久性绿线公示牌,进一步强化绿地管理,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同时,高新区按照绿道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完成西三环、化工路、铁魏路、科学大道、北四环、须水河带状公园、南水北调公园等生态廊道建设,建成的生态廊道共涉及绿化提质任务138处,路灯1079盏,健康步道24处,标识标牌218处,标线40.2公里,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居民生活,提升城市品质。 为改善市民出行环境,高新区在全域范围内推进林荫路建设,截至目前,高新区林荫路推广率达93.84%,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健康、安全、舒适的出行空间。 多年来,高新区从重民生、抓环境的高度出发,按照庭院花园化的要求,促进居住区绿地配套建设,提档升级,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截至目前,高新区居住区(单位)个数和建成区范围内居住区(单位)总数量为58个,2019年命名的园林式小区(单位)8个,提升率为13.79%。 同时,高新区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进一步提升辖区“生态文明”。 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古树名木专项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区已完成树龄超过50年(含)以上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建档、挂牌并确定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此外,高新区积极配合市城管局已建立园林数字化系统,为辖区树木办理“身份证”,可供市民查询,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