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市政协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高起点规划论证 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起点规划论证 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

《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打造多元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建设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到2022年,把郑州打造成全国性农产品贸易中心、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服务中心和全球农产品集散分拨中心。

郑州如何充分发挥区位、市场、交通、科技等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农副产品流通中心。

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协商,围绕“高起点规划论证,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建言献策。

热情建言

促进农产品安全高效顺畅流通

市政协委员 陈玉山

推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场布局,对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牢“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历史性跨越之路基。

郑州要积极探索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城乡居民广泛受益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加强市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建设,加快完善冷链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主导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转化市场交易方式,促进农产品安全、高效、顺畅流通。

未来批发市场必然向着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市场转变,专业化的人才支撑体系是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养将会加快市场发展的进程。

加快推进可溯源农产品体系建设

市政协委员 于宏 岳红丽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可溯源农产品体系建设,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更是深化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的重要保障。

我市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农产品可溯源建设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实施主体、保障措施等加以明确,同时界定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核查,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加快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设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的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环节追溯信息共享,并为消费者提供简便适用的查询通道,向社会有序开放追溯数据资源;建立可信数据支撑体系,推进“互联网+追溯”的监管模式建设,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消费者和用户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形成有效监督的社会氛围。

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市政协委员 李梦培

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搭建农商对接平台,拉近农与商距离,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解决当前偏远地区农产品产销脱节的问题,建议通过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平台、品牌营销推广平台、产销对接展示平台、社区试点零距离直采平台、物流配送平台,使农副产品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快速对接。

此外,需要规范农产品认证,完善生产、加工、流通和管理环节,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使用公用商标的农产品安全、放心,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可以由当地组建“农产品惠民直通车”,成立专业化配送队伍,建立起长效配送机制,并对农产品运输实施“绿色通道”政策,通过减免各种收费,降低运营成本。

建立健全智慧农产品服务体系

市政协委员 郭竞

农产品智慧服务的建立与健全能够有效去除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中间环节,进而降低农产品交易次数,减弱农产品物流损耗,有效控制农产品交易成本,从而实现降低农产品零售价格,提升新鲜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真正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赢。

人力资源是智慧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借助于制度改革创新,促进现代农民职业化发展,把真正懂技术、懂经营的人才吸纳到农村就业与创业,激发智慧服务体系活力,实现农民和龙头企业、合作社之间建立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同时,进一步做好物流设施的基础投资与建设,规范市场制度,清晰划分本地区农户的经营种类,定期对农户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智慧服务的品质与效果,推动智慧服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

市政协委员 张杰

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要坚持“政府主导、设施公益、便民利农”原则,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尽快制定郑州市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建设专项规划,科学规划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建设一批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社区家属院果蔬生鲜便利店,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强力推进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业,加快农副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现代化交易方式。

国际农副产品流通的市场需求大,基数大,经营风险高,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政府的投入与监管必不可少。同时对国际农副产品流通的监管和投入涉及多个部门,急待整合。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来做保障,做到政府扶持主导、流通主体担当、社会各界参与,出台政策,做好保障,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确保我市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中原林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

市政协委员 冯长才

我们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多元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加快推进中原林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

交易中心以省会郑州为核心,在各县市建立标准化分中心,形成全省统一的林权流转平台,通过与政府合作的信息窗口,广大农民(林农)和林企可以第一时间把握政府、行业、协会、项目的最新动态,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广大的林农和农企提供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打响知名度,找到实力资本,共谋绿色发展。

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全省统一、规范、公开的森林资源交易平台,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增长,全省生态建设的配套平台,实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融资担保、国有或集体林地流转、林木资产收储管理、林业产业投资信息发布等一站式服务。

助力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

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农产品高效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建议相关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免除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和商业用地建设所需缴纳的人防易地建设费、地下空间使用费和城市配套建设费,促进降本增效与公益性市场建设。对生鲜产品流通批发环节减免征税或降低征收标准、实行公益性定额征税。引导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公平放贷,为生鲜农产品流通实体企业提供更多优惠、便捷的低息贷款。

现代农产品品牌建设、产业振兴方面,建议政府加强引导与支持,在中牟县国家农业公园等合理安排相关用地,通过龙头带动,建设我省农产品品牌创新孵化集聚园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我省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绿色食品业做优做强、转型升级。

冷链物流配送方面,建议合理规划农产品冷链配送园区所需场地,建设集中仓储、高效分拣、快速配送、标准化作业的冷链物流配送专区,节约采购配货时间,提高流通效率。

探索农产品返城郑州模式

河南大河速递广告有限公司

农产品流通的难点在农产品上行,产品标准化和成本控制是影响流通的两个核心问题。

郑州要做好农产品特色定位,就农产品返城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在各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建设县域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集散中心统一建设县域共享冷库,设置生鲜产品交易区。以集散中心为主体,申请企业资质及相关许可认证。进入集散中心的农产品经检验合格,即可使用统一的品牌商标、包装及条码。商务局、农委、食品药品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入驻集散中心现场办公。进出集散中心的农产品要坚持“四统”原则,即统一品牌、统一平台、统一定价、统一农产品安全检测标准。

同时,既要发挥政府的统筹优势,又要尊重市场规律, 除借力传统成熟渠道外,开辟新的成规模、可把控、重公益的定向销售本地农产品的渠道。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把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获取成本降到最低,从根本上降低农户的销售成本和需求方的采购成本。

满足百姓餐桌新需求

郑州旭日进出口有限公司

数量多样化,品种优质化,百姓餐桌的变化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要满足人们餐桌的新需求,客观上要求不断地生产更多更优的农副产品,由此必须打破地域界线,加强合作,取长补短。

郑州要举办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会,提高中原农副产品流通的知名度;建立国际农副产品电商平台,以电子商务开拓市场为基础,推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国际名优农产品直销配送中心平台;以移动互联网为手段,全面推进农产品流通的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设置农副产品交易平台手机APP, 操作简单化,让买卖双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减少产品分销层级,甚至能从菜地、果园直达社区农贸市场。

专家声音

构建农副产品流通大数据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胜雷 顺鑫农业北京福通四维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博士 陶永亮

构建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一定要夯实数字基础,规避传统批发市场问题,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新技术应用。

作为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有三方面的能力:建立区域农副产品溯源服务平台、国内外农副产品流通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和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

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数字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从政策、资金和商业模式三个方面推动发展。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数字服务能力建设,就像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一样,从设计之初就要考虑未来入驻的客户、服务的对象,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数字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从规划阶段一并考虑。建议主体采用市场化模式,让市场主体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保障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和发展;加强商业模式研究和配套扶持政策研究工作,数字网络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等由政府配套支持,并给予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中心数字服务能力要纳入中心整体规划中,数字化服务能力与市场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相配套。

建设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李玉民

郑州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是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要充分发挥航空快捷运输、铁路长距离和大规模运输的优势,与公路冷链物流形成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多式联运与冷链物流融合发展,完善多式联运场站设施,构建冷链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冷链物流”产品交易平台,进一步优化“口岸+冷链物流”总体布局,合理规划布局冷链基础设施,加快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冷链物流集疏运网络,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建设智慧冷链物流信息化中心。同时,制定和推广一批覆盖冷链供应链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打造全国冷链城市配送的“郑州标准”。推广冷链物流标准化,促进冷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

真诚回应

做好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谋划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明确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随着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1+4”郑州大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等多项战略叠加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组认为,我市乡村振兴优势愈加明显、物质基础雄厚、发展动力强劲,要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国家农副产品流通中心。

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市委文件正式印发后,组织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建议落实好《规划》中要求的市农委统筹推动规划各项指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的落实,确保质量和效果。

市发改委将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要求,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对我市落实《郑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后续工作。此外,建议将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内容,并做好协调和推进工作。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源头。

我们要持续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聚焦用力,在加强基地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信用体系,健全完善监管名录,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规范“三品一标”认证,强化主体责任;完善检测体系,全面提升乡镇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工作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坚决为郑州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市商务局

为使全市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得到有效保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商务局大力加强全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为核心,有效增加全市农产品流通设施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下一步,要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集散地和销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物流节点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大型批发市场在价格形成、商品集散、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明显提升;继续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终端网点,在“菜篮子”零售网点居民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密度,便捷居民生活;开展“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基地直供”等对接模式,不断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产品流通相关政策向我市倾斜。

着力打造“菜篮子”保障体系

市市场发展中心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尽快推动农贸市场规划进入联审联批,加快形成三层次供应体系、三类型市场体系和多支撑服务体系,从全市层面整体统筹各类农贸市场的空间配置。

按照城市功能布局,建议由市政府主导,在以东部万邦、北部智慧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南部十八里河农产品配送中心为依托的基础上,在城区绕城环线附近合理选址,建设集中转集散、应急储备、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二级农产品批发仓储中转中心。同时,对农产品销售终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和提升力度,形成完善的三级农产品供应体系。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农产品市场项目。运用数字技术,逐步实现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

市交通运输局

交通区位和交通基础设施优势是支撑我市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的牢固依靠。

我市要加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提升农副产品内通外达的保障能力,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认识交通运输领域推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短板,大力发展农村物流。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十四五”期间我市拟编制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推广先进运营组织模式,提升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推广专业绿色物流装备。同时,推动市交通局、市物流口岸局、市商务局、市邮政局、市供销社等部门和单位成立市农村物流工作推进专班,建立“企业主体、各部门统筹推进”的农村物流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资金支持,加强市场分析和宣传推广,做好农村物流发展和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建设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筑牢保供稳市基础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为抢抓当前国家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大提升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带来的新机遇,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立郑州特色的大城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服务全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大市场、大安全”为导向,按照“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创新引领、绿色高效”的思路,不断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产业链集群、价值链枢纽、供应链纽带,将郑州建设成为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全球粮食交易和期货价格中心、粮食科技研发中心、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和区域性主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中心。

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

市物流口岸局

目前,我们正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乡村物流规划》的修改完善;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启动郑州《“十四五”口岸体系规划》《冷链物流规划》编制,为郑州市口岸体系发展、冷链物流发展提供高水平指导依据。

与此同时,积极拓展口岸功能,加快提升邮政口岸集疏能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持续做好空中、陆上、海上三条丝绸之路建设;对纳入国家、省、市级名单企业,协调落实专项贷款、贴息补贴、税收减免政策,加大物流企业扶持力度,努力完成物流业增加值925亿元目标任务;对纳入全市物流业转型发展项目库的亿元以上冷链、快递、电商重点项目和纳入省项目库的在建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物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督导,加强项目投资过程服务协调,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实习生 王爽 整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99288 2020-11-18 00:00:00 三 高起点规划论证 打造国际农副产品流通中心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