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中牟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Z04
张虎林:爱心常驻心间 责任扛在肩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张虎林:爱心常驻心间 责任扛在肩头

“老年人是这个社会的根本,有了根本才会枝繁叶茂。善待老人,种下一颗孝老敬亲的善良种子,传递中华传统美德。”11月24日,中牟县大蒜协会副会长张虎林将当天在雁鸣湖镇朱固村购买的3000多斤消费扶贫苹果无偿捐赠给姚家镇敬老院和锦源养老公寓,老人们收到礼物显得很开心。

张虎林在大蒜种植、交易领域深耕30多年,对这个行业熟稔于心、把控准稳、成绩优良,在行业内带领很多慕名而来的合伙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并为中牟大蒜这个富农产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十几年来,积极参加一系列慈善救助活动,连年来共计捐款20多万元,使很多贫困者得到了及时救助。记者 张朝晖 中牟时报 徐少杰

励志成才 自加压力 勇挑重担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家境贫困,张虎林辍学回家。“我相信大学之外照样能成才,森林之外照样能长成参天大树!”有志不在年少,走出校园的张虎林开始钻研大蒜种植技术,渐渐地在家乡小有名气,三邻五村纷纷登门求教种植技术,他来者不拒,悉心传授。

非典突袭之年,道路被封,市场受阻,大蒜无人问津,价格一落千丈。张虎林积极参与自救,联系上一个广西客商,诉说了当地蒜农的难处,以诚恳之心感动对方前来相助。当客商赶到时,村民们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奉若上宾。所见所闻,让他真切感受到能帮助他人才是人生的快乐和意义所在。汶川大地震,张虎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捐出了3000元钱,支持灾区群众。“我也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了,很高兴”。

张虎林是土生土长的中牟人。回顾过去,张虎林显得有些激动,中牟县是全国闻名的大蒜生产基地,素有蒜乡之称,种植商品蒜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作为中牟农业主导产业,全县14个乡镇、办事处均有大蒜种植,常年种植面积维持在30多万亩左右,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同时带动了周边的开封市尉氏、通许、祥符区等地近60万亩大蒜来此交易。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牟大蒜在国内处于领头地位,是中牟县最亮的一张名片,每年的大蒜出口量占到全国的70%~80%,大蒜经纪人队伍在6000人左右,高峰时期每天带动上万人就业,价格更是全国大蒜价格的晴雨表。“大蒜已成为中牟农业的主导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全省大蒜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张虎林说,后来这些年,随着山东金乡、江苏邳州、杞县等地政府多年的深耕扶持,三地大蒜业异军突起,中牟县大蒜产业逐渐落后,如今已经沦为金乡、邳州等地的原料生产地,而且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蒜农们种蒜不易,卖蒜更难,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不惜千辛万苦,都要实现中牟大蒜的复兴”。

“张虎林副会长是一个很有乡土情怀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中牟县农委负责人说。

历尽天华成此景 为蒜农保驾护航

2007年,张虎林建立了自己第一家冷库——天成冷库。天成冷库建立伊始,张虎林就立下誓言,它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是为中牟蒜农谋利益的,更是为中牟蒜农保驾护航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靠面貌,而是靠相互之间传递出的真诚和信任。”在张虎林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匾额上书“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对他的褒奖和期待,也是张虎林内心至美至真的追求境界。

“你要想得到这匹马,首先要把自己的草原植好。”这是张虎林经商以来的心得。

来自四川自贡市艾叶镇的李氏家族一直做水果生意,今年是第一次做大蒜生意,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张虎林,张虎林像对自家兄弟一样热情接待了他,降低冷库租金,食宿安排周到。疫情期间,李家兄弟利用家族广泛的人脉资源,广开渠道,陆续发货上万吨。“这段时间,中牟大蒜价格上涨坚挺,与广大客商的努力分不开,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张虎林说。

今年43岁的河南西吴农场库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永强是张虎林的合伙人,“虎林哥很有姿态,很有大哥范儿,打了10多年交道,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风向标一样的存在,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们成了忘年之交。”

和张虎林打过多年交道的一位朋友说道:“虎林这个人就是心眼好,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共事,很是得人心。”

从一家冷库发展到现在的5家冷库,变得不仅是数量,更是质的飞跃,是层次的提高,合作共赢、共同提升。

学会感恩 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在张虎林的冷库,从大蒜的粗加工,到装袋,储藏,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张虎林介绍,这些工人都来自附近村里的贫困家庭。生意合伙人张潘群告诉记者,不管是对合伙人还是工人,张虎林都十分宽容,乡亲们干活认真,他也放心。大家也都愿意跟着他,他平常不怎么来,大家伙也都一直认真干。“我到这里来,就是这里的人,不仅是把自己的事业搞好,也要让周边的群众有活干。”张虎林为人随和,心地善良,以真诚服众,也赢得了人心。“无因无果才是真善,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逢年过节,他会给村里家境贫困、生活困难的村民送一些粮食和钱,资助他们,每年都向县慈善总会捐款,始终不忘行善事,忠于本心。今年疫情期间,他给姚家镇绪张村、官渡镇许村、青年路邢庄分别捐了爱心款、方便面、火腿肠和牛奶。

事业起起落落,凭着一个信念,张虎林一路坚持下来,“冲过去是一道门,冲不过去是一道坎”。“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张虎林由衷地说。2008年赶上经济危机,靠着政府政策的扶持,度过了一关,今年又突逢疫情,由于交通不便,导致库存积压,亏损严重。好在县政府十分重视,为中牟大蒜代言做宣传,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市场,又宽限了贷款的还款时间,才让他有时间有精力去思考对策。张虎林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主动降低了冷库的库存费,吸引电商来中牟收购大蒜,做强电商,激发消费活力,通过电商渠道运输到全国各地,现如今销售渠道逐渐打开,蒜价也节节攀升,他与蒜农们终于舒了一口气。

着力将中牟大蒜打造成一个“标杆”

自前年成为中牟大蒜协会副会长以来,张虎林一直想让中牟县的大蒜产业链更加完善。对于现今中牟的大蒜市场,他表示,中牟是大蒜的主要产地,群众对大蒜也有感情,但是如今市场还不够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设备不够完善,场地也不够,即便有外商想做大蒜生意,经理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虎林说,中牟县历来享有“瓜蒜之乡”的美誉,但长期以来,大蒜精深加工企业不多,大蒜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建议下一步学习山东金乡、江苏邳州等外地经验,深入挖掘中牟县大蒜文化,立足种植优势,针对大蒜深加工出台优惠配套政策,引进高质量的深加工企业,消化大蒜产能,拉伸产业链条,增加大蒜附加值。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张虎林还想把中牟大蒜打造成一个“标杆”,让它走出国门,成为河南中牟的一个标志,重塑大蒜产业的辉煌。要达成这个目标还需要大家不断努力,定好目标、不断前行,做一个无愧于心且于家于国都有用的人。

情系桑梓 支持教育事业

如今,张虎林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视野放得更加广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己之力通过多种形式捐资助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力教育,大爱无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通过我微薄的努力支持教育,更希望进入大学的优秀学子努力上进、学业有成,将来回报社会、传递爱心。”张虎林说。此前,他以个人名义为中牟一高捐款2万元。

许多熟悉张虎林的人知道他的侠义心肠,只要把困难家庭学生情况反馈给他,张虎林都来者不拒,施以援手,以解燃眉之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就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张虎林待人做事的原则。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02117 2020-11-28 00:00:00 六 张虎林:爱心常驻心间 责任扛在肩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