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昨日,为期两天的郑州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培训班在新郑市千稼集培训中心开班。
此次培训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为提升培训效果,相关部门特邀时明德、崔为工、吴玉琦、李道畅4位国内知名专家全面解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志愿服务等政策精神。培训期间,大家还将实地参观新郑孟庄镇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部分人员还将介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城市书房管理、数字阅读推广等经验做法。
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市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得到显著提升,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83个,建成率达100%;建成图书馆总分馆191个、文化馆总分馆189个;建设、改造、提升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76座(其中国家一级馆11个);投资1亿元建成城市书房65座。经过不懈努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构建完成,城市服务功能有序完善、城市文化品质有效提升。郑州连续两年在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购买机制,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切实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服务方式,按照群众需求“定制”, 采取精准服务,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匹配、无缝对接。此外,为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全市还将运用好互联网传播新平台,通过动漫、抖音、微电影、手机视频等新兴文化传播渠道,创新“互联网+文化+旅游+” 等模式,搭建数字文化旅游服务网络平台,交流互动,互联互通,打造全方位服务的“郑州文旅云”,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使城乡群众享受到丰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有力促进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