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登封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8
产业扶贫托起小康梦
河南传统武术传承 发展座谈会召开
登封市文广旅体局 提升导游员职业技能
登封老人证件丢失 好心人捡到归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产业扶贫托起小康梦
——登封市产业扶贫工作侧记
服装厂忙碌的工人

12月4日一大早,家住登封市君召乡雨露社区的刘桃枝早早来到社区隔壁的河南织爱服装厂上班。她每月能挣3000元。“以前家里收入全靠孩子他爸一人在外打工,现在家里多了一份收入,不但脱了贫,生活也好多了。”刘桃枝是君召乡大滹沱村人,通过扶贫搬迁,住进了君召乡中心社区,不仅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还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登封融媒记者 卢松娥 王松鹏 文/图

将“产业兴旺”

作为解决贫困的钥匙

2018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君召乡把培育可持续发展产业作为抓手,把“产业兴旺”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钥匙,聚焦产业脱贫:引进河南织爱纺织有限公司入驻,共同打造“中国巧媳妇”君召扶贫转移就业基地;建设香菇种植示范基地90余亩,发展香菇大棚135座;依托村内闲置房屋和场地,陆续在水磨湾村、胥店村建设服装加工点,李庄村建设鞋帮加工店,蔺沟村建设手套生产加工车间;依托各村自然优势,在晋爻村构建蔬菜大棚,石坡爻村试点花椒种植,王庄村建设莲池鱼塘,海渚村推广芥菜种植,范堂村发展酿酒葡萄种植。目前,全乡20余种产业项目齐头并进,新增就业岗位上千个,不仅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也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全乡14个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

君召乡聚力抓产业促就业实现“华丽转身”,这只是登封市产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立足传统产业

夯实脱贫根基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近年来,登封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立足登封特色资源、创新探索多种模式、采取多种渠道,着力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截至目前,登封市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7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近20亿元,为登封市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传统产业,深化“特色种植+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登封生态环境好、有机农产品种类多的优势,培育各类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30余家,建成了君召芥菜、颍阳核桃、唐庄金银花、告成红薯、徐庄山药、大金店蜜瓜等一系列具有登封山地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基地。深化“特色养殖+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登封山区丘陵面积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采取“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培育养殖企业和专业户30余家,惠及贫困户1000余户。

优化“特色农产品加工+扶贫”模式

突出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优化“特色农产品加工+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累计流转土地1.5万亩,吸纳贫困户就业1000多户。优化“就业+扶贫”模式,认真谋划产业扶贫就业基地,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引导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动态保持100%。优化“光伏+扶贫”模式,利用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财政投入资金787.8万元用于光伏扶贫,建设晋窑村、上沃村等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座,规模达1236.7千瓦,发电量305.84万千瓦时,带动贫困户400多户;建设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150户,规模达450千瓦,总收益达175万元。

强化“旅游+扶贫”模式

围绕新兴产业,拓宽致富渠道。强化“旅游+扶贫”模式,充分发挥登封文化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优势,大力推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模式,财政累计投入5.7亿元,撬动社会投入18亿元,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2个,惠及贫困村16个,提供公益岗位3600个。强化“金融+扶贫”模式,借鉴推广卢氏经验,探索建立了“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位一体合作机制,创新推出了“富牛贷”“香菇贷”“核桃贷”“红薯贷”等金融贷款产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1亿元,带动6277户贫困户创业增收,户贷率达到35.57%。强化“消费+扶贫”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构建多部门、多方位、多渠道的消费扶贫模式,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农村淘宝”“邮乐购”“益农信息社”等各类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257家,贫困村覆盖率达到100%。

春风化雨润山城,花开登封绘蓝图。如今,登封市实现了57个贫困村村村有产业、村村有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10万元以上,农副产品年供应量达500多吨;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户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全民奔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04929 2020-12-11 00:00:00 五 产业扶贫托起小康梦KeywordPh——登封市产业扶贫工作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