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中牟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事
黄店镇 着力打造传统手工粉条生产基地
李小拾 再苦再累要坚持 自力更生要脱贫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店镇 着力打造传统手工粉条生产基地

本报讯 白薯粉条晶莹如玉,筋道可口;紫薯粉条色泽纯正、滑嫩柔软;宽粉条口感爽滑极富弹性,细粉条牵丝如缕绕碗系筷。12月18日上午,记者在中牟县黄店镇打车李村一个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作坊看到,七八个壮汉有的搅拌粉芡、有的烧柴煮水、有的向沸水锅里下粉芡条,飞流直下的粉芡条入水便如游龙一般滑入另一口水锅,很快就有一双大手将粉条捞出,旁边递过来一支粉条杆,串上粉条,顺水一漂,出水便是一挂,所有人动作配合默契,一气呵成,观者拍手称赞。“拉回家冻一夜,挂在外面晾晒几天,粉条就干了,就可以卖了。”村民杨献增向记者介绍说。

2020年12月21日上午,记者再次驱车来到打车李村,杨献增正站在自家垛漫粉条的仓库,兴致勃勃地向几个外来客户介绍粉条:“区别真假粉条,主要看粉条上有没有像大水滴那样的面疙瘩,如果有,就是真粉条。真粉条的粗细也会略微有点不均匀,面糊性大,真粉条耐煮不容易烂。咱打车李的粉条,不管是白薯粉条还是紫薯粉条,您尽管放心买回家,放心煮锅吃,一点不含糊。”

杨献增今年50岁,专做红薯育苗、红薯种植,粉条加工等已经10多年了,当地乡亲们都称呼他为“白薯王”。无论种白薯还是做粉条,远近有名。“我去年育苗50亩,卖出去的红薯苗栽了10万亩红薯,俺家光红薯苗就卖了30多万块。另外我在登封市君召乡还承包了300多亩地种红薯。”每年腊月,杨献增就开始翻地施肥,培育红薯苗,品种有哈密、龙九、西瓜红等10多个,每年3月份开始售苗,洛阳、平顶山、新密等地均有销售,5月份结束,这期间杨献增招募村民们来他这里打工。能在家门打工挣钱,村里人乐此不疲。

走了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红薯苗卖完就是忙种红薯,秋收秋耕秋种后,到了天寒地冻时节,杨献增和乡亲们张蓬围墙,埋锅起灶,开始忙碌加工红薯粉条了。“光俺家就有一两万斤粉条,加上乡亲们的今年不低于20万斤。”杨献增是大李庄合作社的头儿,乡亲们卖红薯卖粉条都找他。

杨献增介绍,他们制作的粉条不掺杂任何其他成分,全部由红薯粉芡和白开水加工而成。把红薯粉芡碎制作成粉,晒干后放在大瓦盆里按照比例进行搅拌,一直把白薯粉芡搅拌成表面像丝绸一样光滑,然后进行定性下锅煮。之前用葫芦制作成瓢,然后下边凿点眼儿,用手一点一点地往下拍。现在用机器,下了锅就是煮粉条,在煮粉条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加水,水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一直控制在90℃。从锅里出来是一个小槽,槽上边是一个水龙头,不停地放着凉水。“粉条一出锅就必须马上降温,直接用凉水冲,如果不过凉水,晒的时候不好晒也不好看。最后一个程序就是把出锅过凉之后的粉条截断,盘整齐,用木棍串好,拿去晾晒”。

据了解,红薯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钾、硒等多种维生素,能使人体内保持酸碱平衡,不仅防止衰老和动脉硬化,而且可防癌抗癌,是营养均衡的绿色益寿无公害纯天然食品。黄店镇沙土地,种红薯天然首选。

黄店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正积极运筹,早日将黄店镇打造成红薯、粉条、花生等传统手工生产基地。“只有传统手工才会充满乡情,才会让乡村年味愈加浓烈,因为里面有家的味道!”

记者 张朝晖

实习生 张小翠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208745 2020-12-25 00:00:00 五 黄店镇 着力打造传统手工粉条生产基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