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轻轻一点,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就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大数据跟踪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随时提出贴心建议……“十三五”期间,郑州教育的信息化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以及师生减负增效。在郑州,“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模式,让师生间的距离更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勤 文/图 教育信息化发展收获满满 《郑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县(市、区)所属学校全部达到信息化教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先全省。 5年间,郑州教育信息化发展飞速,构建了“教、学、考、评、管”等全场景智慧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以及师生减负增效。 来看一组数据:全市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到100%;34所学校获得“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示范校”称号;全市高清智能录播教室已达到902个,超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50%;建成郑州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阅读平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108万余条,在线习题资源400万道、试卷10万套。 如今,智能批改、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等智慧教育方式正在成为郑州师生不可或缺的教学及学习工具;智慧校园建设,创客教育、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在郑州遍地开花。 人人参与的智慧课堂更公平和谐 课堂上,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实现每位同学都能回答?在传统教育课堂上,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的智慧课堂上,一切迎刃而解。历史老师赵璐璐通过平板电脑提问题,每位同学都会在平板上回答并提交。在赵璐璐看来,教育信息化手段的普及,最让她感动的是促进了孩子们的平等参与。“在我们的智慧课堂上,老师把问题推送给每一个学生,他们的想法实时反馈在大屏幕上,就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在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这样的课堂早已经成为常态,生动而有智慧的课堂让师生都感到了教育的魅力和网络的温度。 2016年,郑州七中被命名为全国智慧教育实验校;2018年完成40个班级的智慧课堂建设,打造智慧课堂深度实验班;2019年12月底,郑州七中大数据中心“学校大脑”建成并投入使用。 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十三五”期间,“智慧课堂”在郑州各校悄然发生,以润物细无声之态影响着郑州师生,影响着郑州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大数据”为学生成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郑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提到,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核心理念,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互联网”,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引领郑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分数意味着什么?在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能找到答案。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知道,考试成绩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本本助他们变得更好的“秘笈”。 七年级19班的马怡敏同学就有一本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手册》。手册里详细记录着她每一次考试的成绩,从中分析出她的学习成长轨迹,并指出她的优势和短板。面对短板时,手册告诉她不要气馁,可以做一些查漏补缺的题目。 今年,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七年级20个班全覆盖智慧教育,师生人手免费配备平板电脑。学校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教学,并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大数据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专属的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个性化作业,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云”服务平台让校园管理更温暖 当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教育叠加,学校的各项管理更有温度。 “十三五”期间,郑州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应用进一步增强,完成了教育公共管理云服务平台建设,如今已经运用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发展。 清晨,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的刘欣月从家赶到学校,在大门入口处刷卡入校,她的父母手机收到一条孩子入校的消息。早读时间,班主任王子尧开始查看学习诊断系统中的班级小测试分析报告,为上午的课做准备。 这一幕就发生在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也是该校信息化的一个应用缩影。在这里,每位同学从高一刚入校即建立了个人基本信息库,包括家庭情况、入校成绩、体检数据和心理测评数据等。在学生毕业需要报考志愿时,学校根据其日常表现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再根据其考分,给出有数据支持的高考志愿建议。 郑州四十七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智慧”之处,也体现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学校建校伊始就开始使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涵盖消费、借书、出入校门报平安、学生证、考勤、宿舍门禁等功能。学校结合校园“一卡通”APP,可以实现排课、上课点名、学生请假、成绩查询等学生管理工作。今年结合光盘行动,学校又利用“一卡通”精准统计学生光盘次数,鼓励和督促节约粮食。 2016年,郑州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案例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面向全国进行经验推广。 “互联网+教育”让空间和距离不再是问题 “十三五”期间,郑州还探索“互联网+教育”新发展理念,依托名师力量,借助信息化手段,打破校园围墙、区域差别,开发建设了“学在郑州”学生学习平台,让农村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的孩子共享名师课堂、名师智慧和优质学习资源,有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和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同上开学第一课,用视频直播系统,将名师“优质课”同步送到卢氏一高,相距300多公里的同学们“共聚一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郑州市开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在师生之间开展。 2016年以来,郑州市每年投入优质资源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在郑州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5年,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庞大的教育平台资源库,让郑州教育的影响更深远。 未来,郑州市还将实施“城市大脑”三期·智慧教育项目。建设教育数据中心、教育指挥中心,搭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校园数字化治理平台、校园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同时,依托学校现有信息化资源,遴选20至30所学校、3至5个县(市、区),作为全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区),先行先试,培育和树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示范典型,构建以点带面的“互联网+教育”发展路径,推动全市智慧教育的健康全面开展。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